

儒者五大智慧结晶
儒者五大智慧结晶懂知行合一,方可有得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儒家荀子有一句话叫“学止于行而至矣”。行,就是做学问的最高点了,朱熹也讲过一句话,“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你学问再广博,如果不能把握知识的要领,那做这学问也是没用的,但是你能够把握它的精神要点,又不如你去实实在在地做。“知”必须要落实到“行”,落实到“行”才是最重要的。
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
“不忘久德,不思久怨。”——《论语》
有一次,理发师正在给周总理刮胡须,总理突然咳嗽了一声,刀子立即把脸给刮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但令他惊讶的是,周总理并没有责怪他,反而和蔼地对他说:“这并不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却使我们看到了周总理身上的宽容。
宽容是心灵上的一种默契和认知,它需要器量,只要不是原则问题,没有什么不可商量的,该妥协的就妥协,该退让的就退让,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交往也是宽容艺术的恰当运用。
和而不同,要懂得包容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合而不同,表示一种接受,即我的观点虽不同于你,但认同你提出不同看法的权利,从而彼此相“合”,而不至于互相诋辱,甚至大打出手,就像水与油同时“合”于一个杯子中,相互“礼让”一个在上一个在下,但并不相融,我和你关系好,敬重你的人品,但不代表我一定要同意你的主张,我反对你的理念、方法和手段,并不意味着对你个人道德品质的否定,待人做事有原则、有分寸、有底线。这,才是君子。
调整心态,不过分求完美
“尽美矣,又尽善也”——《论语》
一个樵夫在山上砍柴时捡到了一块很大很漂亮的玉,他很喜欢,但是,这块玉上面有一些小瑕疵。樵夫想,如果能把这些小瑕疵去掉的话,这块玉就完美无瑕了,就更值钱了,于是,他把玉敲掉了一小角,但是瑕疵仍在,再去掉一角,瑕疵依然有,最后,瑕疵是被去掉了,但玉也被敲得支离破碎了,希望能完美的解决问题或事情,是人的一种正常心态,对此无需担心,但,过度苛求完美,而不考虑自己的能力和实际情况,就属于一种病态的完美主义心理。“金无足金、人无完人”,过分追求完美,岂不是庸人自扰?
谨言慎行,人生长乐也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论语》
子张要学谋取官职的办法,孔子说:“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说,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要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余有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就能减少后悔。”做事之前,最好先想一想,有什么地方,可能使自己悔恨的?事前预防,总比事后补救,要妥善得多。
论语中最引人深思的三句话
论语中最引人深思的三句话作为记录孔子言行、儒家经典之一的《论语》,其思想核心影响了中国数千年。纵观《论语》全篇,其中有三句话最引人深思。
第一句话:“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的力量始自于人格与内心,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而如何才能辨别君子和小人,在孔子看来,君子与小人的本质区别在于为人做事是否顾全大局,与群体和谐相处。而在现实生活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君子并不多见,“同而不和”者却屡见不鲜。大家讨论事情时,领导的话还没说完,就会有人跳出来大唱赞歌,什么高屋建瓴、深谋远虑之类的溢美之词一大堆,可是会后他一转背就会否定领导的观点。
我们要构建和谐团队,就是要充分听取每一个人的观点,把不同的声音融入到集体的合唱中,既保证整体的和谐,又保留不同的意见。一个单位多一些“和而不同”的君子,才能有利于科学、民主决策,才能集思广益,拧成一股绳,充分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
第二句话:“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之前我们分享过“中庸”的精髓思想,“中庸”是中国古代一个至高的行为标准,即做事不过头,恰到好处。有最高道德修养的人,在为人处世中就能使用中和之道,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坚持正确,丢弃错误。少指责、少抱怨,批评有方,但现在中庸往往被理解为平庸和圆滑,认为中庸之道就是和稀泥。其实,中庸的理想状态是天地万物各安其位,一切处于和谐之中。用中庸之道客观、全面、公正地论人议事,既不过分褒扬人,也不非难指责人、排挤人,有利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
第三句话:“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谋是谋划、商议、参与、干预之意。不处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要干预那个职位上的工作,孔子提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其前提就是主张“在其位,要谋其政”,你在什么职位上,就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尽好自己的本分,而在现实生活中,苦乐不均、职责不明、能者多劳、鞭打快牛的现象却俯拾即是,这并不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精神,帮别人干活也不是在替领导分忧。每个人都能明确自己的位置,遵守立身处世的原则,行为符合自己的身份,这样才不会越位错位,扰乱规则,要通过明确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与工作业绩紧密关联的激励约束机制,使“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职,尽其责”的理念得到弘扬。
说明:
本资料仅供学习之用,不可商业用途;
转载于中华文化促进会传统文化委员会,若有不妥,敬请联系QQ9365362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