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元任楚国第三十九任君王(考烈王),于公元前262年即位,公元前238年去世,在位25年。
考烈王熊元画像
公元前262年(考烈王元年),考烈王以左徒黄歇为令尹,封为春申君,并赏赐淮北地12县。同年,秦举兵攻楚,楚国为了表明仍继续奉行亲秦路线,加固与秦国的和好,以求楚平安,便割州邑(今湖北省洪湖市东北)于秦。这一年,秦命白起大举攻韩,攻取了野王(今河南沁阳县),绝上党通韩都新郑之路。韩欲献上党与秦求和,但上党郡守则欲以上党与赵,联赵抗秦。赵派老将廉颇把守长平(今山西省高平西北)以拒秦。秦白起、王龁奉命进攻,廉颇坚壁固守,双方相持达三年之久。
公元前261年(考烈王二年),正当秦、赵对峙之际,楚乘机攻打鲁国,占领了徐州(今山东省微山东北)。
公元前260年(考烈王三年),赵孝成王误中秦反奸计,改以无实践经验的赵括(赵奢之子)取代廉颇,结果被白起打得大败。赵括全军覆没,本人也战死疆场,赵国从此削弱。此战役为历史上有名的长平之战。
公元前260年楚国版图
这个时期,除楚国春申君黄歇外,齐国有孟尝君田文,赵国有平原君赵胜,魏国有信陵君魏无忌,号称战国四大封君。
公元前259年(考烈王四年)冬,白起想乘胜围攻赵都邯郸,灭掉赵国。秦相范睢妒忌白起之功,便以秦军将士疲劳休整为由,建议允许赵、韩割地请和,秦昭王同意了范睢的建议。秦退兵后,赵拒绝割地给秦,秦昭王又想派白起攻赵,白起以有病而不出征。秦昭王改派五大夫王陵围攻赵都邯郸,赵国军民奋力反击,王陵失利。在秦国大军压境之下,被迫向魏、楚求救。
公元前258年(考烈王五年),秦昭王见赵都久攻不克,即派王龁代王陵为将,继续攻打赵都。在秦国大军压境之下,被迫向魏、楚求救。
公元前257年(考烈王六年),由于赵军顽强抵抗,秦军久围不解。赵国平原君的夫人是魏国信陵君的姐姐,她写信给魏安厘王和信陵君求救。魏安厘王派将军晋鄙率军10万人救赵,但受秦人恐吓,魏安厘王下令要晋鄙在途中坚壁自守,勒兵不进。因事态危急,赵相平原君赵胜奉赵孝成王之命到楚国求救,他想在门客中选拔二十名文武双全的随行人员,却只选出19人。这时一门客毛遂自荐随往,赵平原君以为他在门下三年,未闻其能,不肯带他去。毛遂说:“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早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赵平原君正在用人之际,就带毛遂同去了。
平原君一行来到楚国,向楚考烈王陈述合纵抗秦的利害关系,从“日出”谈到“日中”,楚考烈王还是犹豫不决。据《史记•平原君列传》载:毛遂于是拔剑而前,走近楚考烈王说:“今楚地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合纵者为楚,非为赵也。”楚考烈王羞愧难当,“唯唯”答应,“歃血而定纵”。赵平原君回国后,楚国派春申君与柱国景阳率军救赵。这时,魏安僖王虽已出兵救赵,却又害怕秦国报复,故命魏将晋鄙留军壁邺(今河北省磁县南),停止不进。魏信陵君恳请魏安僖王宠姬如姬窃取兵符,击杀晋鄙,领兵援赵。楚、魏、赵三军联合,内外夹击,大败秦军于邯郸城下,秦将王龁败走,秦将郑安平陷于重围,以全军二万人投降于赵,邯郸之围遂解。据《史记•平原君列传》载:平原君将此功归于毛遂时说“毛遂先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这次救赵败秦,魏信陵君起了重要作用,当然与楚国出兵也是分不开的。据《史记》的《春申君列传》、《平原君列传》等记载,楚军救赵的统帅是黄歇。黄歇执掌楚国军政大权,亲自主持调兵遣将,组织救赵行动。据《史记•六国年表》记载:“(考烈王)六年(公元前257年),春申君救赵”。《春申君列传》也说:“邯郸告急于楚,楚使春申君将兵往救之,秦兵亦去,春申君归”。秦军在邯郸战役中失败后,立即对魏国进行报复,攻取了魏地安邑。
公元前256年(楚考烈王七年),春申君与柱国景阳率军解邯郸之围后,景阳留在中原参与合纵攻秦,楚国派春申君率军一举歼灭了鲁国。同年,秦又攻打韩国和赵国,韩、赵两国均遭惨败,各国震动。西周君恐惧,与诸侯联合,出伊阙(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南龙门)攻秦。秦昭王命秦将攻打西周,取河南(今河南省洛阳市西,西周君都邑),西周灭亡。公元前440年,周考王封弟揭于王城(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号西周,是为周桓公,亦称西周君。故此西周,是周考王分封的诸侯国。这年西周亡,依附西周的周赧王亦卒,秦取九鼎宝器。正在救赵解邯郸之围的楚将景阳,当秦攻韩、赵时,亦继续率军援赵,故《史记•楚世家》记载:“楚考烈王六年,秦围邯郸,赵告急楚,楚遣将军景阳救赵。七年,至新中(今河南省安阳市境内)。秦兵去。”
公元前255年(楚考烈王八年),楚国正式取鲁之地,并将鲁顷公迁封于莒(今山东省莒县),而以荀卿为兰陵令。此后六年,楚收回莒,将鲁顷公迁到卞邑(今山东省泗水县东南),贬为庶民。后来,鲁顷公死于柯(今山东省阳谷县东北)。
公元前254年(楚考烈王九年),魏国出兵灭了卫国。大国相攻,小国先灭,这是必然的趋势。
公元前253年(楚考烈王十年),因楚国参与过平原君发起的合纵攻秦活动,与秦国结怨甚深。楚都陈郢与魏国接壤,此时的魏国己向秦“委国听令”,如一旦秦魏联军攻楚,陈郢势必难保,为了避开可能发生的危机,楚国便将都城迁到钜阳。据《史记•六国年表》记载:“徙于钜阳”。《阜阳地区志•大事记》载:“楚考烈王十年(公元前253年),楚都自陈迁于钜阳(今安徽省太和县原墙北)。
公元前251年(楚考烈王十二年),秦昭襄王死去,春申君受考烈王之命前往咸阳吊祠。秦昭襄王死后,其子继位,是为秦孝文王。秦孝文王为太子时,以宠姬为正夫人,封号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以夏姬所生子异人为子,华阳夫人是楚国人,不无故国之思,乃为异人易名叫子楚。这个时期,秦楚关系已有了明显的改善。楚便决定由钜阳迁回陈郢。这一年,楚柱国景伯去世。
公元前250年(楚考烈王十三年),秦孝文王即位一年就死了,子楚继位,是为秦庄襄王。
公元前249年(楚考烈王十四年),秦庄襄王即位后,任用吕不韦为相,继续向东兼并。吕不韦亲率大军灭掉了东周国(国都在今河南省巩县西南)。
公元前248年(楚考烈王十五年),赵魏联军攻燕。秦派蒙骜攻赵,取榆次(今山西省榆次县)、狼孟(今山西省阳曲市)、新城(山西省塑县西南)等37座城池。此即所谓“蒙骜攻赵定太原”。
公元前247年(楚考烈王十六年),信陵君由赵国返回魏国,受封上将军印,为合纵之谋。春申君向考烈王进言,以淮北近齐,宜置郡,愿献出大王封尝给他的12个县。考烈王改封春申君于江东,以吴国故墟为都,维修城池,把“破楚门”改为昌门。当年,信陵君派使者以伐秦之议遍告诸侯,诸侯尊其贤,重其义,无不踊跃。信陵君合魏、韩、赵、楚、燕五国联军伐秦,大破秦军蒙骜所部于河外(黄河以南),进逼函谷关(今河南省灵宝市东北),秦兵不敢向东。后秦人重赂已故魏将晋鄙的部属,使之进谗于魏安厘王,魏安厘王收回了信陵君的兵权,各诸侯只得解散了合纵而撤军回国。当年,秦庄襄王死了,其子政继位。秦军继续东进,割三晋之地。公元前247~243年(楚考烈王十六至二十年),春申君在其封地兴筑宫殿、粮仓,开挖渠道、运河。
公元前245年(楚考烈王十八年),秦攻魏,夺取卷(今河南省原阳市西北)。
公元前244年(楚考烈王十九年),廉颇为赵悼襄王所怀疑,便愤而离赵投奔魏国。春申君派密使去魏国迎接廉颇到楚国,考烈王封廉颇为大将。然而,廉颇毕竟年事已高,在楚国期间没任何功绩,死后葬于寿春(今安徽省寿县境内)。这一年,秦军不断地进攻中原地区,大量扩大版图,使各列国面临被消灭的危机,于是合纵抗秦已迫在眉睫。
公元前242年(楚考烈王二十一年),赵相、魏相在柯邑(今山东省阳谷东北)会盟,商讨抗秦之策。
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二十二年),韩、赵、魏、楚、燕五国合纵攻打秦国,楚考烈王为纵约长,春申君为主谋,由赵将临武君庞暖为大将。魏加认为临武君庞暖不能担当此任,因他曾被秦军打败过,心里仍有余悸,建议春申君换将,但春申君不听,仍由临武君庞暖率韩、赵、魏、楚、燕五国军队攻秦。五国联军到达函谷关,秦国派强大的军队出关迎击,联军大败而归,考烈王归咎于春申君。
秦国大军乘胜追击,连续进攻,使韩、魏两国的疆土日渐减少,秦军的前锋离楚国的陈郢越来越近了。春申君采纳了门客朱英的建议,请考烈王徙都于寿春(今安徽省寿县),称为寿郢。春申君改封于吴,仍为令尹。
考烈王没有儿子,春申君为此非常忧虑,他挑选了很多美貌的女子进献给考烈王,却始终没有生下儿子来,考烈王和春申君都很着急。正在这个时侯,从赵国来了一个李园,他有一个妹妹叫李环,刚刚成年,貌若出水芙蓉。李园有意献其妹于考烈王,可又担心李环会因为不生子而失宠,便同李环商量,让李环先侍奉春申君,等怀孕后再献给考烈王。不久,李环有孕了。于是,一个离奇的阴谋就在宫廷外开花而在宫廷内结果了。
据《史记•春申君列传》记载:“李园乃与其女弟谋,园女弟乘间说春申君曰:‘楚王之贵幸君,虽兄弟不如。今君相楚王二十余年,而王无子,即百岁后将更立兄弟。即楚王更立,彼亦各贵其故所亲,君又安得长有宠乎?非徒然也,君用事久,多失礼于王兄弟,兄弟诚立,祸且及身,奈何以保相印、江东之封乎?今妾自知有身矣,而人莫知。妾之幸君未久,诚以君之重而进妾于楚王,王心幸妾。妾赖天而有男,则是君之子为王也,楚国封尽可得,孰与其临不测之罪乎?’春申君大然之。乃出园女弟谨舍,而言之楚王。楚王召入,幸之。”李环后来果然生了一个男孩,立为太子,李环也被立为皇后。考烈王由此很重用李园,李园也就逐渐掌握了朝政。
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二十五年),考烈王得了重病。李园深恐春申君越发骄纵或者泄漏内幕,因此就在暗中豢养刺客,想杀死春申君灭口。李园的阴谋很多人都知道,唯有当了25年楚相国的春申君却不知晓。《史记•春申君列传》记门客朱英对春申君说:“世有无妄之福,又有无妄之祸。今君处无妄之世,以事无妄之主,安不有无妄之人乎?”春申君曰:“何谓无妄之福?”朱英曰:“君相楚二十余年矣,虽名为相国,实楚王也。五子皆相诸侯。今王疾甚,旦暮且崩,太子衰弱,疾而不起,而君相少主,因而代立当国,如伊尹、周公。王长而反政,不,即遂南面称孤,因而有楚国。此所谓无妄之福也。”春申君曰:“何谓无妄之祸?”朱英曰:“李园不治国,王之舅也;不为兵将,而阴养死士之日久矣。楚王崩,李园必先入。据本议制断君命,秉权而杀君以灭口。此所谓无妄之祸也。”春申君曰:“何谓无妄之人?”朱英曰:“君先仕臣为郎中,君王崩,李园先入,臣请为君繨其胸杀之。此所谓无妄之人也。”春申君曰:“先生置之,勿复言已。李园,软弱人也。仆又善之,又何至此?”朱英见春申君听不进他的劝告,便离他而去。
过了17天,楚考烈王去世了,李园果然抢先入宫,在棘门(楚宫门的名称)里面埋伏了刺客。春申君后入宫,来到棘门。刺客对春申君两面夹攻,杀死了春申君,并将其头割下,投之棘门外。李园又派人把春申君满门杀绝。
春申君黄歇雕像
春申君,本名黄歇,战国时期楚国人(出生地在今河南省潢川县境内),明智忠信,宽厚爱人,以礼贤下士、招致宾客、辅佐治国而闻于世。顷襄王时,秦昭王派大将白起带兵打败韩国和魏国后,联合韩、魏两国共同讨伐楚国,形势危急,顷襄王派能言善辩的春申君出使秦国,说服秦昭王退兵。顷襄王病重,春申君设计使留在秦国作为人质的楚太子熊元逃回楚国即位,即考烈王。考烈王任他为相。在秦军围攻邯郸时,春申君带兵救援,功莫大焉。
春申君才智卓绝,官居相位,身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到头来却落得个始荣终枯,身首异处,全族灭门的下场。楚国也因此更加衰败。这不仅是春申君的不幸,更是楚国的不幸,司马迁在《史记•春申君列传》中评价春中君:“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如果春申君听进了朱英的意见,迅速采取措施,决不会落到如此下场。
考烈王熊元娶李、谢为妃。李妃生子,熊悍、熊犹;谢妃生子,熊负刍、昌平(熊启)。
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熊元去世后,太子熊悍继位。
【资料仅供学习之用途,未经熊吉平宗亲本人同意,请忽转载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