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前295年(楚顷襄王四年),楚国遭受了天灾,产粮大减,全国闹饥荒。秦国为了缓解被孤立的处境和改善对楚国的残暴形象,捐赠给楚国5万担粟谷。
公元前294年(楚顷襄王五年),秦国以重兵向韩、魏两国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声势浩大,势如破竹。
公元前293年(楚顷襄王六年),秦将白起率军大破韩、魏、周于伊阙(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斩首24万人。韩、魏两国在沉重的打击下,投降求和。秦军捷报频传,秦昭襄王更加嚣张,写信给楚顷襄王进行威胁:“楚国如果背叛秦国,秦国将率领诸侯的军队讨伐楚国。请大王调遣军队,整饬士卒,让我们痛痛快快地酣战一场吧!”楚顷襄王十分害怕,便与大臣们商议,决定向秦国以求亲的方式通好。
公元前292年(楚顷襄王七年),秦昭王致楚顷襄王书:“楚倍秦,秦且率诸侯伐楚,争一日之命。愿王之饰士卒,得一乐战。”秦穰侯魏冉东向攻楚,楚失南阳盆地。顷襄王被迫与秦和好,并迎娶秦女为夫人。这段杀父之仇不报反而娶仇家女子为妻的历史,让后人愤愤不平。宋代的思想家、史学家司马光认为,秦昭襄王使用的手段太过卑劣残暴:“杀其父而劫其子”(不仅逼死楚怀王,而且又以战争来威胁他的儿子楚顷襄王)。同时,司马光又认为楚顷襄王是一个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忍其父而婚其仇”的无能之辈。当年,楚顷襄王从齐国召回屈原,屈原作《抽思》以泄忧愤。顽固派欲杀屈原,在群臣的劝谏下,顷襄王才暂留屈原一命,将他革职流放到南方的荒僻地区。
屈原画像
这次流放的路线,根据《哀郢》分析,是从郢都(今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出发,先往东南顺江而下经过夏首(今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东南)、遥望龙门(郢都的东门)经由洞庭湖进入长江,然后又离开了夏浦(今湖北省武汉市汉口),最后到了陵阳(一说是今安徽省青阳县南)。
公元前291年(楚顷襄王八年),秦将大良造白起率军伐韩,夺取宛(今河南省南阳市境内)。
公元前290年(楚顷襄王九年),秦昭襄王封公子市于宛。
公元前288年(楚顷襄王十一年),秦国为了进攻赵国,进而打击楚、魏、韩,与齐连横,由秦相魏冉出面为秦昭襄王约齐愍王共同称帝。十月,秦昭王在宜阳(今河南省宜阳县西)自称为西帝,而齐愍王为东帝。一个月后,燕国相苏代(苏秦的弟弟)来到齐国,齐愍王在章华宫与他进行了亲切地交谈后,齐愍王采纳了苏代的建议,放弃了“帝”号。秦昭襄王知道后,也只好不称帝了。此次,秦、齐的“连横”计划宣告破产。
公元前287年(楚顷襄王十二年),燕昭王派苏秦到齐国游说,据《战国策•燕策一》记载,苏秦奉命入齐,欲使齐“西劳于宋,南罢(疲)于楚”,以防备齐国对燕国不利。齐愍王决定联赵伐宋。据《战国策•赵策四》记载,“秦王怒,属怨于赵。李兑约五国以伐秦。”原是韩、魏、燕、赵、齐、楚六国联合伐秦,但此次因楚已与秦和亲而没有参加,其余五国军队攻秦于荥阳(今河南省荥阳县东北),秦被迫归还了魏国和赵国的部份土地,并向五国求和。
公元前286年(楚顷襄王十三年),齐国发兵灭掉了号称“五千乘”之大国的宋国,这是齐国在战国时期的最大收获。齐愍王自恃强大,穷兵黩武,四面出击。据《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记载,灭宋后,“齐南割楚之淮北,西侵三晋(韩、赵、魏),欲以并周室,为天子。”被眼前胜利冲昏了头脑的齐愍王,却完全没有想到自己的末日即将来临。
公元前285年(楚顷襄王十四年),秦昭襄王与楚顷襄王在宛相会,重申和亲之谊。秦昭襄王的目的是想稳住楚国以便腾出手来攻齐,待时机成熟再来收拾楚国;而楚顷襄王只是为了求得暂时的稳定,根本没考虑如何限制秦国的扩张阴谋。同年,秦昭襄王又与赵惠文王会于中阳(今山西省中阳县),随即发兵攻打齐国,秦军攻占了齐国9座城池。
公元前284年(楚顷襄王十五年),秦昭襄王与韩厘王、魏昭王相会,共谋伐齐。同年,以秦为主谋,燕昭王任命乐毅为上将军,统帅燕、秦、楚、韩、赵、魏六国联军攻齐,在济水之西(今山东省高唐、聊城一带)展开决战,齐军一触即溃,六国竞相瓜分齐国土地,楚军趁机收复了淮北失地。燕上将乐毅乘胜追击,齐愍王被迫出逃到莒地(今山东省莒县)。楚顷襄王为了分占齐地,以救齐为名,派楚将淖(昭)齿率军进入齐国莒地。齐愍王为争取楚国的支援,任命楚将淖(昭)齿为相。据《战国策•齐策》记载:“王奔莒,淖齿数之曰:‘夫千乘、博昌之间,方数百里,雨血沾衣,王知之乎?’王曰:‘不知。’‘赢愽之间,地坼至泉,王知之乎?’王曰:‘不知。’‘人有当阙而哭者,求知则不得,去之则闻其声,王知之乎?’王曰:‘不知。’”淖齿责备齐愍王说:“天下血雨沾衣,这是上天告诫您;地裂泉涌,这是大地告诫您;有人在宫门前哭泣,这是人们告诫您。天、地、人都告诫您,可您还浑然不觉,怎么能不遭受惩罚呢?”于是淖齿就杀掉了齐愍王,引兵回楚复命。齐愍王被杀,他的儿子法章隐姓埋名做了太史敫家的仆人,后被齐愍王的侍臣王孙贾找到,立法章为齐襄王。
公元前283年(楚顷襄王十六年),秦昭襄王先后两次与楚顷襄王在汉水南的鄢邑(今湖北省宜城市境内)和汉水北的穰邑(今河南省邓州市境内)相会。目光短浅的楚顷襄王看不出秦昭襄王的狼子野心,竟然与秦互致玉帛。秦国当即出兵伐魏,攻占了魏国的大林(今河南省新郑市东北)和安城,前锋逼近了大梁。
公元前282年(楚顷襄王十七年),秦国发兵攻打赵国,连夺两座城池。
公元前281年(楚顷襄王十八年),秦军又攻下赵国的离石(今山西省境内)。秦国的野心昭然若揭,楚顷襄王却全然不知,置身事外,楚国的有识之士则无不忧心如焚。据《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国有一位猎人对楚顷襄王说:“秦、魏、燕、赵四国是大鸟;齐、鲁、韩、卫四国是中等鸟;驺、费、郯、邳四国为小鸟,其他的国家就微不足道了。大王何不以圣人为弓,以勇士为缴,张而射之?这六双鸟完全可以囊载而归。秦国是只最大的鸟,实力强,胃口大,对楚国的威胁最大,单靠楚国自身是无法射落它的,应当谋划合纵,与其他诸侯国联合共同讨伐秦国。先王为秦所欺,客死于外,怒莫大焉,大王怎么把国恨家仇给忘了呢?像白公胜、伍子胥这样的人,有点怨气,就能动用万乘兵马大肆报复,大王拥有疆域方圆五千里,大军百万,完全可以厉兵秣马,逐鹿中原。而大王却坐困偏安,我实在不敢恭维。”楚顷襄王听了这位贤士意味深长的一段话,既佩服又惭愧,随即派使者到北方游说,谋合纵伐秦之策。
公元前280年(楚顷襄王十九年),秦昭襄王得知楚顷襄王要合纵伐秦,恼羞成怒,即派秦左更司马错率军从陇西经巴蜀,大船舶万艘,军粮600万斛,顺江而下,大举攻楚,攻占了楚国的黔中郡;秦将白起,率军攻赵后南下,进攻楚国北境的邓城(今湖北省襄阳市西北)。迫于秦军的威势,楚国割上庸(今湖北省竹溪县东南)及汉水以北地给秦以求和。
秦受地而不与楚和,秦国赦免罪犯充实南阳,南阳在楚为申县,在韩为宛郡,入秦后才开始称之为南阳。同年,楚国为了摆脱秦从巴蜀方面的威胁,举兵沿江而上,进攻巴国,占领了枳城(今重庆市涪陵境内)。楚攻巴占枳,是一次重大的战略行动,也是楚抗秦的一大胜利,引起了各国的关注,从而也激起了秦对楚更加疯狂地报复。
公元前279年(楚顷襄王二十年),秦昭襄王邀请赵惠文王到渑池(今河南省渑池县西)相会,两国停战修好,以稳定北方,集中兵力南攻楚国,秦的战略目标就是要夺取楚国郢都。秦军兵分两路,一路由白起率主攻部队由汉北地区南下,先攻克邓(今湖北省襄阳市西北)、鄢(今湖北省宜城市境内)和西陵(今湖北省宜昌市西北)。鄢是楚国的别都,邓、鄢是郢都的北面屏障,西陵是郢都的西面屏障,它们一旦失守,郢都就难以自保了。另一路由秦蜀郡守张若率水陆之军东下,向楚国巫黔郡及江南进军,配合白起的主力部队,牵制楚国兵力,使楚军首尾无法相顾,同时夺取楚国西部地区。楚国为了保卫鄢、郢,调主力部队与秦在鄢决战,秦军围城强攻却不能破城。愁上眉梢的白起,到鄢都外围转了一圈,发现鄢都西面有一条鄢水河(即今蛮河),发源于荆山之康狼山,向东南流入汉江。白起计上心来,命士卒和获赦的罪人在距鄢城百里之遥的今南漳县武安镇蛮河上垒石筑坝,开凿渠道,以水代兵,引水破鄢。致使楚国军民死数十万,鄢城被毁。秦大军压境,顷襄王仍常与其宠幸者州侯、夏侯、鄢陵君、寿陵君等游猎于云梦之中,不顾国政。庄辛诤谏,顷襄王不听,庄辛十分气愤地离开楚国投奔赵国。
据《水经注•沔水》记载:“昔白起攻楚,引西山长谷水,即是水也。旧堨去城百里许,水从城西灌城东,入注为渊,今熨斗坡是也。水溃城东北角,百姓随水漂流,死于城东者数十万,城东皆臭池。”鄢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最激烈、最残酷的战役之一。因白起伐楚有功,秦王封他为武安君。张若率领的秦军配合白起行动,顺江而下,达到了牵制楚军的目的。
公元前278年(楚顷襄王二十一年)春,白起乘胜率军南下,势如破竹,楚国的民心和军心俱已涣散,不能再组织有效地抵抗了,郢都这座面积约16平方公里的南国第一大城被秦人攻克了,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东至荆州市江陵县西)这个有楚先王陵墓的圣地被秦人焚毁了。楚顷襄王偕文武百官仓惶出逃,渡汉水北上,据《史记•楚世家》的记载是“东北保于陈城”,即将国都迀往陈县(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境内)。楚国的新都陈县仍称郢,号为陈郢。
楚国国都沦陷后,就在这年的5月,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怀恨投汨罗江自杀身亡。
屈原投入汨罗江画像
屈原的原名叫屈平,字原(中华熊氏谱牒称他熊原,伯庸之子),通常称为屈原,出生在今湖北秭归县,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在他生活的年代,楚国已经有了700多年的历史,正经历着从盛到衰的过程。屈原从小就怀着振兴楚国的远大志向,他博学多才,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塾馆教育,饱览当时能够搜集到的诗书。青年时代走出三峡,步入楚宫,曾做过兰台宫文学侍臣。屈原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对时代风云变化了如指掌,尤其擅长雄辨,很快成为楚国政坛引人注目的人物。
约在楚怀王十一年(公元前318年),屈原由文学侍臣晋升为左徒,仅次于楚国最高行政长官令尹,相当于后来的副宰相。这时候屈原才22岁。他对内经常和怀王一起讨论国家大事,颁布政令;对外处理楚国与列国的外交事务,应对宾客,深受楚怀王的信任。当时的战国形成东西两大阵营,即西边的秦国想吞并东边的六国,东边的六国联合起来抵御秦国的兼并。屈原审时度势,对内推行举贤授能、彰明法度、发展经济、富国强兵的政治路线,对外实行联齐抗秦、南北合纵的统一阵线,争取和平环境发展楚国。就在这一年,屈原协助楚怀王邀请齐、韩、赵、魏、燕五国君王在楚国的郢都(今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纪南城)聚会,缔结了战国历史上第二次六国联盟,公推楚怀王为“纵约长”。楚怀王早年也曾有过继承先王遗志,完成统一大业的宏伟构想。他叫屈原秘密起草了一个革新楚国内政的《宪令》,屈原刚完成草稿,便被上官大夫靳尚发现,要将稿子夺去。屈原当然不肯给他。靳尚因此一直怀恨在心,千方百计打压和陷害屈原。
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等。
屈原故里秭归纪念馆雕像
公元前277年(楚顷襄王二十二年),秦蜀郡张若接管了巫郡和黔中郡。
郢都沦陷后,楚顷襄王后悔莫及,悔不该当初没听老臣庄辛(楚庄王的后代)的劝告。郢都沦陷的半年前,庄辛看到楚国内政出现的腐败等问题,忧心忡忡,犯颜进谏。庄辛对楚顷襄王说:“大王如今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鄢陵君、寿陵君又总不离车后(州侯、夏侯,鄢陵君、寿陵君都是楚顷襄王最宠信的小人),大王亲近的是小人,喜欢的是美女。您毫无节制地寻欢作乐,不顾朝政,如此下去,郢都就危在朝夕了!”楚顷襄王火冒三丈,怒气冲冲地吼道:“你是老糊涂了吧?如今强大的楚国会有什么危险?”庄辛见大王毫无悔悟之意,长叹了一口气说:“臣如今确实看到了国家的危机,如果大王迷途不返,楚国必将灭亡。”不久,庄辛便去了赵国。
不出庄辛所料,5个月后郢都就沦陷了,楚顷襄王立即派人到赵国接回了庄辛。庄辛回国后,又给楚顷襄王讲了很多只图眼前享乐,不顾国家大事,丧失警惕,造成国家灭亡的案例,终于使楚顷襄王明白过来了。顷襄王授庄辛之以执圭,封为阳陵君。从那以后,楚顷襄王再也不敢纵情逸乐、轻信小人,他牢记庄辛的话,见兔顾犬,亡羊补牢,终于使楚国缓过气来。
公元前276年(楚顷襄王二十三年),楚国集结东部兵力10余万人,收复了被秦军占领的“江旁十五邑”(今湖北省东部和江西省北部一带)。这一带是楚国的铜矿基地。秦军南下占领了青阳(今湖南省长沙市)以西,楚军乘机夺回了青阳以北、南郡以东的十五邑,保住了铜矿。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追述往事云:‘荆王献青阳以西,已而畔约,击我南郡。’”又据《史记•楚世家》载:“二十三年,襄王乃收东地兵,得十余万,复西取秦所拔我江旁十五邑以为郡,拒秦。”
公元前275年(楚顷襄王二十四年),秦相穰侯发兵攻魏,斩首4万人,直逼大梁,魏国割三个县给秦国以求和。秦接受魏三县土地后,仍然不与魏和。
公元前274年(楚顷襄王二十五年),秦国派客卿胡阳率军攻打魏国,斩首15万人,魏军大败。
公元前273年(楚顷襄王二十六年),秦命白起与韩、魏合谋把矛头对准楚国。楚顷襄王在严峻的形势之下,重用左徒黄歇等大臣。黄歇系春秋时期黄国贵族后裔,楚成王二十三年(公元前649年)灭黄后,黄歇的先祖迁到了楚国,黄歇自幼就一直在楚国首都生活,受过良好的教育,属于那种博学多闻、能言善辩之士,受封为春申君。派能言善辩的黄歇出使秦国,使楚国的国势一度出现了起色,得以在诸侯兵挫地削之时偏安于东境。
公元前272年(楚顷襄王二十七年),秦国帮助三晋(韩、赵、魏)攻打燕国,楚顷襄王派景阳为元帅,率3万将士攻燕,实为袭魏。据《淮南子•泛论训》记载:“景阳嗜酒好色,但能威服诸侯,功名不灭。”楚都城沦陷后,秦国决定一鼓作气灭掉楚国。秦昭王决定,让白起联合新败于秦的韩魏两国,组成联军进攻楚国。楚顷襄王派遣当时任左徒的黄歇出使强秦,意图阻止秦人出兵。时势造英雄,黄歇入秦后,一番说辞,果然让秦昭王断了出兵之念,但条件是太子完与左徒黄歇作为人质留在秦国。秦人特备厚礼,迎太子完来秦为人质。当年,楚、秦通好。楚顷襄王即派左徒黄歇陪同太子完(熊元)到秦国做人质。
公元前269年(楚顷襄王三十年),秦国攻打赵国,赵奢善于用兵,大破秦军。
公元前263年(楚顷襄王三十六年),楚顷襄王病危,派使者到秦国接太子完回国准备继承王位,秦昭襄王坚决不让太子完回楚国。黄歇与秦相应侯范睢关系很好,据《史记•春申君列传》记载,黄歇对范睢说:“今楚王恐不起疾,秦不如归其太子。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是亲与国而得储万乘也。若不归,则咸阳一布衣耳。楚更立太子,必不事秦。夫失与国而绝万乘之和,非计也。愿相国熟虑之。”范睢便向秦王报告了这件事。秦王说:“可以让黄歇先回楚国去探视楚王的病情,待回报后再作计议。”黄歇非常担忧的是:如果楚顷襄王病故,太子完回不了楚国,阳文君的儿子必将继位称王,这样一来,对太子完和黄歇将十分不利。经黄歇周密地策划,太子完化装成楚国使者的车夫,偷偷地与楚使一起回国。黄歇谎称太子完因病不能会客,本人要随侍太子完而不能归国。过了几天,黄歇估计太子完一行已出关进入了楚地,才向秦昭襄王报告说:“楚太子已回国了,我犯了欺君之罪,请大王赐死。”秦昭襄王大怒,命黄歇自杀。范睢劝秦王说:“黄歇身为臣子,愿以身殉太子,是一个忠臣,太子立,必用歇。故不如赦免他无罪,让他回楚,将来他必然亲秦,这对秦国是有利的。正因秦、楚交好,秦才有力对付三晋;如果秦楚反目成仇,将对秦不利。”于是,秦昭襄王允许黄歇回楚国去了。这年秋天,黄歇回到楚国郢都不到3个月,楚顷襄王就病故了,安葬在河南省淮阳市东南五公里处。
熊横娶嬴女为妃,生子熊元。熊横去世后,太子熊元继位。
【资料仅供学习之用途,未经熊吉平宗亲本人同意,请忽转载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