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研室主任,我国人工养殖珍珠的创始人之一
熊大仁(1910~1981) ,江西南昌人。193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1937年毕业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曾任复旦大学副教授,中山大学师范学院生物系主任,广东文理学院教授,光华医学院教授、教务长。1953年后,历任中山医学院生物教研室主任,暨南大学水产系主任,广东省水产专科学校教授、副校长,湛江水产学院教授、院长,中国水产学会第二届副理事长,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广东分会理事长。毕生从事水产教学与研究。1958年育成海水珍珠和淡水有核珍珠。1962年育成无核珍珠。是我国人工养殖珍珠的创始人之一。主编有《普通生物学》,著有《寄生虫学》、《珍珠的养殖》、《浮游生物学通论》
冶金工业部基本建设局高级工程师、副处长,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环境保护研究所总工程师。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熊正必(1910---1987)江西南昌人。1933年毕业于北洋大学土木工程系。曾任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工务员、湘桂铁路帮工程师、桂穗公路正工程师、华北公路总局副总工程师、珠江水利工程总局简任技正。建国后,历任冶金工业部基本建设局高级工程师、副处长,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环境保护研究所总工程师。
中国科学院环境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土壤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农学会常务理事
熊毅(1910~ ),一名其毅。贵州贵阳人。1932年北平大学农学院毕业,获学士学位。1945年任中央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主任。1947年赴美国留学,1951年获密苏里大学硕土学位,1951年获威斯康星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土壤调查队队长、中国科学院土壤及水土保持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农业现代化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环境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土壤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农学会常务理事、《土壤学报》及《环境科学学报》主编。熊毅从事土壤科学研究近50年,先后发表科学论著及学术报告160余篇,并长期主编《土壤学报》、《土壤》等学术刊物。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长,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军长兼浙江省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军长和浙江省军区司令员,少将军衔
熊应堂(1911~ ),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总部通信队 副排长、排长、政治指导员,红四军第10师29团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一支队一团营长,第一团团长,新四军军部特务团团长,新四军第7师独立团团长,白湖独立团团长兼政治委员,沿江支队参谋长,第7师19旅参谋长。
皖北军区副司令员、军参谋长,福建军区副参谋长,福州军区副参谋长,福建生产建设兵团政治委员,福州军区副参谋长,少将军衔
熊兆仁将军,1912年10月出生于福建省永定县湖雷镇修竹岐村的一个贫农家庭。曾先后毕业于中共华东党校和解放军军事学院,为原福州军区副参谋长。
任西康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兼参谋长,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少将军衔
熊奎(1912~ ),原名熊招来。福建永定人。1930年加入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团第五师15团连长、红一军团第一师三团参谋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独立团侦察参谋、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二团团长、第三支队支队长、第11军分区参谋长、第七团团长、第13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军区第15纵队参谋长,第18兵团62军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康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兼参谋长,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
国工商联第四至六届副主席,民建中央委员、陕西省委主任委员。第一至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熊应栋(1913— )湖南津市人。193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系。曾任国民党政府主计处会计专员、永利很行总稽核。建国后,历任西安市大华纺织厂副经理,西安市地方工业局副局长,陕西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和第五至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工商联第四至六届副主席,民建中央委员、陕西省委主任委员。第一至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兼参谋长,济南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少将军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熊作芳(1913--- ),河南新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十师政治部干事、少共万源县委书记、金川省委组织部部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游击第六支大队政治委员、豫鄂挺进纵队第一团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五师14旅副旅长、鄂南指挥部指挥长、 鄂东军分区司令员兼中共地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