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学者,各市州代表,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贡嘎齐天峨眉秀,天府大地展新颜。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时代大潮中,我们今天欢聚一堂,终于迎来了四川省楚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的胜利召开,现在我宣布:四川省楚文化研究会正式成立了!在此,我谨代表四川省楚文化研究会向关心支持我们工作的上级党政领导表示衷心地感谢!向全国各地与会嘉宾,川内各地区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向不辞辛苦参与《川楚会》筹备工作的同仁们说一声:“你们辛苦了!”还要特别向为本会提供赞助的熊建华,熊开科、熊正宽、熊正军、熊宗友、熊国铭、熊奎,熊世双,熊文明、熊伟、熊寒生、熊武波等宗亲表们示诚挚的感谢!同时,还要感谢邻水姓氏文化研究会、内江市社科联、内江市文化馆、内江市图书馆、内江市作家作协等12个文化会员单位的领导和全体同仁,以及本会的书刊杂志编出版院,文学研究院,诗词研究院、书画研究院等13个学术研究院的领导和全体贤达的真诚厚爱。再此鞠躬感谢!
今天我的讲话分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关于川楚会筹备工作的汇报:
四川省楚文化研究会的前身是四川省鬻熊楚裔文化研究部,自2010年倡议发起至今历时8年。2010年4月3号在广安召开了第一次筹备大会,2011年11月11日在内江召开了第二筹备大会,2012年11月23日在成都大邑正式成立了四川省鬻熊楚裔文化研究部。2015年3月18日以熊仁均、熊国铭等13位个人会员和邻水姓氏文化研究会、内江市社科联等12个文化单位会员向民政厅正式申请成立《四川省楚文化研究会》,5月20号获悉“川民函(2015)385号”的文件批复同意成立《四川省楚文化研究会筹备会》。我们即时成立了筹备会,筹集了10万元注册资金取得验资报告。于6月28日召开会员代表大会,通过了章程、选举产生了机构,并即时上报到了民政厅。 此后,同仁们积极为成立四川省楚文化研究会不停地奔走,三年时间如流水而过,因多种原因成立《四川省楚文化研究会》处于停滞不前。但是,成立四川省楚文化研会是四川九千万儿女的迫切要求,2018年本人重携川民众望,从1月29日起,先后又数次往返民政厅申请成立四川省楚文化研会,在民政厅各级领导和省文联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终于得到了民政厅的认可。本人又用了38天时间重新起草申请资料,马不停蹄的奔跑省民政厅、省文联省和12个会员单位并与四川21个行政州市的代表人物沟通,获得了申请资料。在大家的鼎力支持下重新整理的上报资料成功,于2018年6月29日终于喜获民政厅关于同意成立四川省楚文化研究会的正式批复。从2015年申请到今天,大小筹备会议开了20余次,往返民政厅40余次。从峨眉飘雪到双流回春,可谓历尽波折、备尝艰辛。今天,《川楚会》得以正式成立是四川所有会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四川各级领导支持和关心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川楚会》全体会员向给予《川楚会》大力支持和帮助的四川省民政厅张力厅长,张兴才处长,杨棟熠处长、刘秀钢处长及省文联吴彬处长、内江市文联胡洪雨主席等各级领导和全体关心支持我《川楚会》所有人表示由衷地感谢!
第二、楚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也是世界文化的文明
1、楚族和楚文化:楚族是活动在我国江汉流域的一个古老部族,他是一个有着浪漫而瑰丽想象力的民族,一个酷爱凤鸟并随时准备乘凤飞去的民族。一个中国最早开始沉思生命并抬头问天的民族。从公元前11世纪熊绎立国,到公元前3世纪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乌江,楚国所缔造的不仅仅是一个远古中国的帝国神话,更多的是一部华夏文明发展的神采卷章。可是,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学术界盛行北方文化中心论和中原文化中心论的思想风气,在这种情况下,楚文化因而被忽略而束之高阁,很少有人问津。随着大量考古成果的出现,楚文化的伟大和特色才被人们有所证实。历史学家季羡林先生曾提出,中国古史应当重写,其缘由就在于“楚文化或者南方文化至少可以同中原文化并驾齐驱”。随后一些学者才开始关注研究楚文化,认识到楚文化不仅不比周文化逊色,而且可以与同时代的希腊文化竟辉。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这是伟大史学家司马迁给与楚国及楚文化的最高赞誉,极大地震慑了那些所谓“楚蛮”、“荆蛮”言论者的冷漠和歧视。从而让楚人找到了家,回到了家。这个家,就是华夏文明。为了寻求这条坎坷的回家之路,楚人筚路蓝缕,以处草莽,付出了近千年的艰辛和酸苦。“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这是楚国国君的一次呐喊,一次不得已的彷徨下的呐喊,喊住了楚国人不服输的立志精神。喊出了楚国人开拓创新的文化风格。经过百年发展楚国由弱变强,逐步摆脱了周王朝的束缚,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荆楚文化。经过几千年风雨的洗礼和岁月的沉淀,楚文化不但没有磨灭消亡,反而熠熠生辉。民间端午节以划龙船,抢鸭子,吃粽子的方式纪念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习俗一直传承至今;楚国茶圣陆羽的制茶经验对后世茶文化发展贡献巨大;楚国的诗词创作、美术绘画、漆器雕刻、青铜铸造、建筑装饰、饮食烹饪、音乐舞蹈、审美意识等等都与现代社会密切相关,甚至人民币百元钞的水印图案中也有楚国精美的跪拜猫图案。因此,楚文化不只是理论的,更是实践的;不只是远古的,更是与我们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
2、楚文化不完全是姓氏文化。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经两千多年形成的独树一帜、博大精深、影响深远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株奇葩,是世界文化的文明。它蕴含的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崇高的价值追求、丰富的思想精华,支撑中华民族历经险阻而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它有“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自强不息的精神;有兼收并蓄、南北融合海纳百川的胸怀;有锐意进取、不断开拓、披荆斩棘的勇敢;有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忠诚。特别是楚文化的代表人物屈原,他的《楚辞》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而他匡时忧民的济世情怀,志洁行廉的高尚品格,深固难徙的爱国主义精神,早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千百年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奋发有为,自强不息。难道楚文化是一个姓氏的文化吗?当然不是。
3、楚文化不完全是地域文化。它起源长江流域,但是,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优秀文化。习近平主席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而楚文化正是这样一种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探索、去弘扬的优秀传统文化。所以,研究楚文化要打破地域、民族、贫富、官民这些文化层次和职业的框框,成为广大群众都能参与的一项文化活动。启迪民心,引领风尚,古为今用。通过楚文化的学习和研究来逐步完成当今所需要的文化扶贫,同时,让楚文化的精髓永远滋润着人们的精神世界,真正实现文化强国的宏大目标。
4、《川研会》的宗旨:川楚会要以,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在国家法律、法规和共产党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并在当地政府的领导和管理下,在遵守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和各地区的风俗习惯的前提下,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收集、整理、编撰楚文化史料,研究楚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吸取精华,推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本会以探讨和研究楚文化的现象、本质和规律,践行古人“修身、齐家、报国”的理想,促进统一认识,加强团结,激励广大民众继承和发扬先祖懿德、爱国、爱家、敦亲睦族、共建和谐社会,为中华文化事业的繁荣昌盛、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兴旺发达、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贡献绵薄之力为最高宗旨。 加强对楚文化的学习研究,垮越历史的长河,吸取先祖的乳汁,来扶贫我们当今欠缺的道德修养、文化品味和精神文明。
第三、对《川楚会》工作几点建议:
1、抓好班子建设:《川楚会》有一会13院,《川楚会》自身要加强建设,进一步完善机构。同时,要推选优秀党员统计本会中的党员人数,适时要建立《川楚会》党支部;各市州,各研究院要认真做好人才选拔工作,各市州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川楚会要协助地区建立分支机构;各研究院都已经有了机构班子,希望在班子的领导下发展团队,壯大研究院力量,需要补充班子力量的研究院,尽快补充,各机构都要建立起一个坚实的领导班子。
2、办好川楚会《楚风》杂志期刊:拟每季度出版一刊,报导党和政府相关政策精神,报导《川楚会》动态,展示各研究院的成果,大力宣傳報導会员们的优秀作品、好人好事、企业信息,把楚研会的正能量充分传递到社会。
3、办好网站:我建议网站名称叫《楚韵国风》,网站要体现出楚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网络展示出文学的、书画的、诗词的、书法的、摄影的等各研究院的作品成果,还要宣传本会企业家的先进生产经验及对社会的贡献!让网站成为《川楚会》一切活动和成果的重要窗口。
4、吸纳研究人才,扩大研究团队:由于楚文化是在荆楚大地上经过几千年的漫长历史而演化沉淀而来,涉及领域广,文化内涵丰富而深刻,从古至今都直接渗透影响着我们生活和工作。因此,各地区,各研究院都不要只是依靠专业的学术机构,更是要依靠广大群众,要打破只有专家学者才能研究楚文化的框框,要从群众中发现吸纳人才,不断充实和壮大研究队伍。要发展一大批中青年人士加入我们的行列,在专家学者们的培养下,造就一个庞大宣传队,研究队,为弘扬传承荆楚文化而作出自己的贡献!
5、召开研究院交流会:本会希望大会之后,各研究院写出工作计划报告和各种建议意见提案。本会计划在明年初召开一次研究院专家学者交流会,认真听取专家学者们的建议和意见,同心协力、做出更多的优秀成果。
6、召开书画作品展览交流拍卖会:本会计划2019下年适当时候开展一次大型书画展览、拍卖、竟赛、交流活动,希望各研究院和广大会员早日准备好作品,积极参加书画作品展览交流拍卖会的活动。
7、办好研究院,推出好成果:
研究院是《川楚会》的研究核心,根据不同的特点,分拟组建了书刊杂志出版、文学、诗词、书画、书法、音戏、摄影、影视、奇石文化研究、经济文化研究、楚国君王研究、姓氏文化研究、楚熊文化研究院等13个学术研究院。在《川楚会》的统一布暑下,各院要制定出可行的研究方案,在院长的领导下独立开展活动。文学院可以把屈宋文学在中国文学中的源头作用,老庄哲学的深藏若虚,上善若水的人生智慧及对现代优秀文学作品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充分发挥出来;诗词楹联研究院要把中华民族的古、新诗词进行对比研究,古为今用,让楚国诗词文化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重现光彩。书画、书法研究院要画出、出写反映楚文化的优秀作品。摄影、影视院要演出、拍出反映本会的活动,好人好事,企业家的优秀事迹。经济文化研究院要努力为本会和本会企业家出谋划策,献出新的管理方案,为本会创收,为企业创收。奇石研究院要传承从古至今在民间延续的赏石爱玉的传统习俗,弘扬楚国精湛的雕刻艺术。音戏研究院要在楚乐八音和楚国编钟乐舞等古典音美艺术的基础上融入现代风格,还要结合本会实际情况写出一首好《川楚会》会歌。楚国君王研究院,要对楚国每个君王的事迹做出详细的研究,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让先祖筚路蓝缕、廉政爱民、礼贤下士、保家卫国等优秀事迹和精神深入人心。楚熊文化研究院要把熊家人的事做好,要写出熊家人的史书。姓氏文化研究院,要通过《川楚会》这个平台,开展各姓氏文化的研究,撰写各个姓氏源流的历史。
各地区,各研究研究的成果都要汇聚在《川楚会》书刊杂志编辑院和网站,经过编审通过期刊杂志和网站向社会宣传。所有成果,最后要有专人收录到川楚会档案馆,再通过整理编辑成为《川楚会》历史史书。每个环节需要独立工作,更需要相互配合。因此,本会要求各研究院各显其才,各尽其力,默契配合,精诚团结,把我们的《川楚会》办好。
8、建好本会的档案馆。要把川楚会的一切活动、涌现出的好人好事、成功事迹、作出的贡献!各大研究院及会员个人的学术成果乃至有價值的个人建议意见,都要分别分类纳入档案,详细记录下来,成为历史的见证。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后成为川楚会的历史史书,以供后人查阅。
朋友们:研究和传承楚文化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件大事。成立《川楚会》我们用时8年,但是传承和弘扬楚文化,也许要用80年,800年,8000年……我们任重而道远。我殷切希望13个研究院和广大楚文化爱好者在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下,在川楚会的引领导下,不负众望、砥砺前行、乐于奉献、刻苦钻研,为凝聚和打造强大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为全面弘扬和继承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让我们共同以屈原的千古名句作为勉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祝大会圆满成功!祝与会代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四川省楚文化研究会
2018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