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年来,麻城人一直津津乐道柏子塔的故事。
传说唐朝时,麻城阎河李家洼一风水先生,看中一块九龙聚顶宝地,临死前,嘱咐儿子将自己尸体以九条草绳缠住,按风水点穴之术,埋在一个沁水凼(泉眼)里,然后要儿子闭门不出,每日剪纸人纸马丢入屋后竹园,四十九日后朝北射三箭,儿子即可夺得皇位。而儿子最终因顶不住老母的责骂,提前开门,按父亲的临终嘱咐,朝北射了三箭,然后上街卖柴买粮。儿子挑一担柴在街上守了半天,却无人问津。原来,那挑柴,在别人眼里,全是刀枪剑戟!儿子无可奈何地挑回家时,看到自家屋后竹园里,竹子都已爆裂,里面的兵马呼之欲出,只是因为火侯不到,尚未成器便僵死在里面。
风水先生的儿子出门时射出的三箭,也因为提前发动了机关而未射中唐王,分别从他的头顶、腋下、腰间擦过。风水先生身上的九条草绳,化成九条龙朝唐王袭来,均被唐王以打龙鞭打死。最后唐王道:“如果还有一条龙来,孤王的江山就让与你坐!”于是风水先生的肉身又幻化成第十条龙张牙舞爪地扑来,唐王冷笑道:“真还有一条啊,可惜你迟到一时三刻,我抽你的筋,剥你的皮!”说罢将这条龙亦打死,龙身变成一座血红的石山,至今寸草不生。为了填住山脉,唐王又派虚禅师在九龙山建起一座宝塔,塔上栽棵柏树。立秋时分,塔身无影,是为麻城三台八景中的“柏子秋荫”。这位屠龙建塔的唐朝君王,民间传说是唐太宗,而康熙九年版《麻城县志》对柏子塔的记栽是“相传唐德宗四年虚应和尚建塔”。
这个故事流传了一代又一代,麻城人常为此而叹息,总是说麻城差点就出了个皇帝。后来有人把九龙山附会为黄冈的回龙山,认为林彪之所以终究未成正果,是应了这个传说。其实,麻城历史上还真的出了个皇帝,只是在过去的史家眼里,终不算成正果。他就是明代农民起义领袖——麻城移民天子李添保。
近读《明史》,偶然发现两条关于麻城人李添保在贵州一带起义称王的记载。
这李添保因逃税而由麻城迁徒入贵州,自称唐太宗后人,与麻城李氏的记载相符(至今麻城李家坝族谱仍有记载,李氏先世系唐太宗第七子卢陵王即唐中宗李显之后中,李鹏先祖亦系这一支)。他在贵州人中很有号召力,一呼百应,很快拉起了自己的队伍,自封为王,建元武烈,时在明天顺四年。朝廷派湖广贵州总兵官李震围剿。李添保大败后只身逃脱,又在苗人中重新发展力量继续与明朝坑衡,苗人起义此起彼伏,与之相应,但他最终仍被李震俘获,被斩。一场轰轰烈烈的起义被镇压下去了,李添保所建起的王朝也就此夭折。
李添保起义之所以在麻城几乎无人知晓,一是因为他移民于外地,起事于贵州,时间也不长,在全国范围内影响还不够大;二是因为农民起义在统治者看来,是大逆不道的叛贼,史料记载较少。
然而研究李添保其人,对于麻城还是有历史意义的,一是可为明代移民运动作一注脚(明代麻城移民多迁往四川,少部分徒入云贵。移民迁出的原因多样,避赋就是其中一种);二是麻城人富有反抗精神的历史印证,从这里我们可以找到黄麻起义的渊源。
另外,据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张小也女士说,清代刑事档案中,常常将犯人的名字改为带三点水部首的同音字,以示贬义。据此猜测,李添保很可能本名“李天保”,当然,没有史料印证,聊备一说而已。不过,联想到清代麻城农民起义领袖鲍世荣,在旧史志中常被记载为“鲍世庸”,这种说法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来源:麻城孝感乡文化公园网
若资料中有纰漏,请留言或电邮9365362@QQ.com,以便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