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水北调赋
文/熊良任
武当江汉仙山秀水,蜚声中外;中华水网四横三纵,冠绝古今。文脉水脉,从来影随形;水都京都,自古枝连根。六百年前,明王朝北修故宫南修武当,斥巨资构筑宫庙,崇玄修真,恣夸宸命。六百年后,新中国南水丹汉北调京津,历十载兴修渠坝,济世厚生,深得民心。
夫京都者,国都北京是也;水都者,车城十堰是也。十堰因车而建,因水而显,乃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之核心源甸也。汉水沧浪明珠璀璨,武当道器仙姿斑斓;神农林海古木葱茏,云梦泽国和玉温婉。盖南疆雨水充沛,林染绿原,时有洪泛;北国风沙燥烈,户连碧野,屡遭干旱。鉴此国情,誓保民天。俾南北互济,旱涝减免。由是建国初期,始有借水之美谈;改革征途,大写调水之宏篇。
回首水功肇造,物力殊不足;攻坚克难,豪气冲牛斗。要连通江河淮海,改变水文格局;务拓出山海云湖,破解利弊端由。餐风露宿,筚路蓝缕;拦江筑坝,伏波截流。坝耸百丈,雄跨河岳;波撼九天,缈接崇丘。装机发电,照亮城乡;引水灌溉,敷展谟猷。玄真太极湖,掩映琼阁;澄澈沧浪海,环绕烟洲。野绿天蓝原生态,环境丰美;鱼跃鸢飞清涟漪,水质甲筹。银箭穿梭,丹江之翘嘴鮊;锦帆犁云,淅川之燕尾鸥。楚北郧关,人文荟萃要地;豫西方城,江淮分合垭口。五千年文明沧桑,有禹山作见证;三千里人工天河,以陶岔为渠首。孤柏嘴凿隧穿黄,京广线依轨北上;团城湖京郊会师,西黑山津边携手。沿途之生态生机,蔚然勃发;列民之生产生活,滋濡徧周。
至若工程建设,破立多多;源头百姓,奉献濔濔。均州郧县淅川,三座古城淹没忽忽;库区城镇乡村,百万移民别绪依依。含悲忍泪,委舍小家;放眼全局,以取大义。辞庙离乡,内安外徙。回望桑梓,瞬成泽国;祖居老宅,翻漂舟楫。碧波荡漾,萦浮郧阳新岛;白云卷舒,难觅丹阳旧邸。千年均阳老街,拆除重建;万家渔火星灯,燃情异地。感念旧家园,开务新生理。文明新村,现赤子身影;生态长廊,留英雄足迹。
伟哉!京堰云渠,德被八荒。善哉!丹淅智水,仁化四乡。承轩辕之赫烈兮,续大禹之辉煌。圆中华之国梦兮,谱盛世之华章。激浊扬清兮,汉丹源头活水荡荡。返青吐绿兮,嵩邙幽燕喜气洋洋。调水工程兮,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沾润之举兮,惠济黎庶经济万邦。
作者简介
熊良任,字本正,册名良任,西名WilliamXiong,自号清醒斋居士,一九四二年生,湖北大冶人。特级教师,享受政府津贴。一九六八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外文系英语专业,主攻英美文学。毕业后统一分配到国务院外办,集体派赴广东省汕头市牛田洋军垦农场劳动锻炼两年。一九七〇年重新分配到湖北省郧阳地区房县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曾先后担任中学教导主任、副校长、房县教学研究室主任等。一九八八年十二月调往十堰市第一中学任教,兼任外语教研组组长、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二〇〇二年退休后,仍在坚持写作和翻译。系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会员、湖北省中学外语教学研究会会员、十堰市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委员、十堰市翻译家协会常务理事、十堰市诗书画学会常务理事、十堰市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会会员、《武当诗词》副主编。先后出版专著《英语写作初阶》、《中学英语动词用法例释》,译著《秘密花园》、《原来如此的故事》,诗文集《清醒斋诗词》等十余种,发表教学教研论文二十多篇,共约五百八十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