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熊文化,源远流长,本固枝荣,声威广远。熊氏子孙皆以“先祖是黄”和“荆楚遗风”为荣。熊氏创建楚国,称雄中原八百余年,构成中华中原文化的核心脉系,熊氏族人遍天下,皆楚先王后裔也。言熊必言楚,言楚必有熊,楚熊不分,不枝不蔓,自古皆然。
楚熊文化历史,被公认为“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足与古代古希腊文化媲美。
熊氏在宋代《百家姓》中居121位,在现代《百家姓》中居68位。人口约400万,占全国人口的0.32%,遍布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和世界各地。有关熊氏姓的来源有两种说法:
一是黄帝有熊氏之说。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期。据《世本》《路史》以及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记》中写道:黄帝是少典之子,姓公孙,长居姬水之滨,改姓姬。后又居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故号称轩辕氏。据史学家推论,黄帝应是上古轩辕部落的首领,与炎帝同出少曲之子(同父异母)。黄帝打败炎帝,击败九黎,擒杀蚩尤,成为中原华夏各族的始祖。最后定都在有熊(今河南新郑熊山),故又称“有熊氏”。黄帝不仅被尊称为战神,还有华夏文明的缔造者之称。相传远古时期的许多发明创造:如养蚕、舟车、文字、音律、医学、算术等等都始创于黄帝时期。出于对黄帝的尊敬,他的子孙中有一支用他的称号“有熊氏”为姓,后去有字,简称为熊氏。如此看来,源于黄帝有熊氏的熊姓家族,至少有近五千年的得姓历史了。
二是楚地芈姓熊氏之说。大约在公元前11世纪,也就是距今约三千多年前的周朝,另有一支熊氏家族。据《世本》《路史》《史记》等书记载,黄帝次子名叫昌意,居住在若水流域。在黄帝去世后,继续统治中原各部落。昌意生颛顼,颛顼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吴回,吴回生陆终,陆终第六子,叫季连,为芈姓。季连生附沮,附沮生穴熊,穴熊的后裔有一个叫鬻熊的人,相传这位鬻熊才智过人,有胆有识,周文王拜他为师,他也为周朝平定天下立了大功。周成王继位后,封鬻熊的曾孙熊绎于楚。因楚君祖先季连为芈姓,故称此与熊氏出自芈姓是为熊氏,史称熊氏正宗。
总言之,熊氏渊源久矣!
近十年来,鄂、渝、川、豫、皖、赣、浙、闽等省市与麻城熊氏族人互访密切,开展各种活动。如2006年春在四川广安召开川、渝、鄂宗亲联谊会;2007年5月12日,在湖北麻城召开的由湖北、四川、重庆、江西、河南、安徽等省市族人参加的中华熊氏文化研讨会。2008年清明节在湖北麻城龟山月形塘熊家坳由四川、重庆、河南、安徽等省市族人参加举行大型清明祭祖活动。2008年农历十月初十,在湖北麻城城区沈家庄举行有浙江麻氏参加的大型祭祖活动以及在编纂《中华熊氏通谱》过程中各种形式的座谈会、联谊会。
在以上各种活动中或活动后,各位族人有感而发,先后写出了大量的诗词歌赋及散文和发言稿,这是当今楚熊麻氏文化的精华。除了部分作品在《中华熊氏通谱》上刊登外,还有大部分作品未汇集。为了把近十年来,楚熊麻氏文化的精华留给后人,经与四川、重庆、河南、浙江等省市以及本省各县市族人的商议,由湖北麻城将近年来的大部分作品汇集成册,编篡一本丛书,书名的正题为《千年心祭》,副题为“楚熊麻氏文化源流”。广泛征求意见后,都认为此标题比较确切,概括了楚熊麻氏的文化源流。
出版此书要特别感谢的是几位八十多岁高龄的老先生:四川的熊跃鳞、湖北麻城的熊新华、河南新县的熊文章等老前辈。他们给我们带了好头,带头捐款、带头撰写文章。每每相聚,他们的肺腑之言常常让与会者感动得泪流满面,他们自己也是老泪纵横,情难自禁。
此书凝结了楚熊麻氏族人的心血,记述了楚熊麻氏先贤的德、才、仁、义、礼、志、信,拓展了族人的情怀。《千年心祭》一书的问世是全体族人可庆可贺的大事。
编纂此书,我们力求坚持以史料性、知识性、可读性、收藏性相结合的原则。丛书以寻根溯源、认祖归宗为主线。以大量的历史考证,以及时间、地域、辈序、人物的论证为依据,力争做到史料清楚、逻辑性强、族人认可的目的。
二千多年前,秦灭楚以后,大批楚人(熊氏)逃离楚地,迁往浙江、福建、山东、宁夏等地定居的族人为保安全,熊婴从楚国奔齐国大夫改姓麻。到明末清初,湖北麻城孝感乡是全国三大移民基地之一,掀起大移民高潮——湖广填川。据史料记载,四川、重庆等地,有60%姓氏,是湖北麻城孝感乡移民繁衍的后裔,熊氏更是如此,这也是本书编纂的主要内容。
《千年心祭》一书,以楚熊麻氏文化为基础,探索各地熊麻氏文化的播迁、郡望、族风、族规、族诫、族训、说孝等文化遗产,形成全体族人统一的规章制度,为振兴楚熊麻氏经济,建设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近年来,浙江温州麻光练先生,为考证熊麻文化源流,自费奔走全国各地,特别是七次走访湖北麻城,收集了大量历史资料和图片,证明麻姓的发源地是湖北麻城,这是对历史的一大贡献。
我衷心希望此书能受到全体族人和广大读者的支持和厚爱。由于时间、资金、史料、等多方原因,定会有误漏之处,恳请您们多提宝贵意见,指出不足,以便进一步修改。此书也可以说是研究楚熊麻氏文化源流的尝试,可作首卷试刊,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今后熊麻氏族人撰写更多、更好的作品,编纂多卷丛书,以满足楚熊麻氏文化的发展和振兴的需要,这是全体族人的共同心愿。
湖北麻城熊氏文化研讨会
《中华熊氏通谱》141世孙 熊忠才
已丑年初春吉旦
中华熊氏141世孙熊忠才全家合影
【资料仅供学习之用途,未经楚熊麻氏文化源流编辑委员会同意,请忽转载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