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楚文化精神内涵
楚文化精神就是以楚国熊氏家族为代表的楚人所创造的文化精神
(一)筚路蓝缕、执着进取的开拓精神
西周时期:
《左传·昭公二十年》:“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川,以事天下,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
《汉书·地理志》:“周成王时,封文武先师鬻熊之曾孙熊绎于荆蛮,为楚子,居丹阳。
西周时期地图
春秋时期:
熊通说:“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王不加我,我自尊耳!”自立为楚武王。
春秋时期地图
战国时期:
《战国策·楚策一》:苏秦为赵合从,说楚威王曰:“楚,天下之强国也。大王,天下之贤王也。……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
战国末期楚国版图
开拓精神形成的原因:
1、是自上而下的精神凝聚力
2、是被外族歧视激发的动力
3、是楚民族的集体无意识
4、是楚族形成的司政制度
(二)抚夷属夏、兼收并蓄的开放精神
1、是物质:如青铜铸造
2、是制度:如分封制度
3、是习俗:如端午、中秋
4、是意识形态:如哲学、教育
开放精神形成的原因:
1、是师其所长的学习态度
2、是为我所用的思想观念
3、是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
4、是固步自封的内外教训
(三)一鸣惊人、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
《史记·楚世家》:伍举曰:“原有进隐。” 曰:“有鸟在於阜,三年不蜚不鸣,是何鸟也?”庄王曰:“三年不蜚,蜚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举退矣,吾知之矣。”
武汉东湖楚庄王塑像
1是制度创新,如设立县制
2是观念创新,如绝缨之宴
3是文学创新,如屈宋文学
4是艺术创新,如音乐美术
创新精神形成的原因:
1是民多巧慧的群众基础
2是不守故常的思维方式
3是富于想象的艺术气质
(四)深固难徙、勇于奉献的爱国精神
《左传·定公四年》:“初,伍员与申包胥友。其亡也,谓申包胥曰:‘我必复(覆)楚国。’申包胥曰:‘勉之!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
《史记·伍子胥列传》:“伍子胥曰:‘为我谢申包胥曰,吾日莫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五)惊采绝艳、奇幻浪漫的艺术精神
1是青铜铸造
曾侯乙青铜尊盘
随州擂鼓墩铜鉴缶
淅川下寺春秋楚墓王子午升鼎
2是髹漆制作
3是帛画漆画
人物龙凤图
人物御龙图
漆画
4是音乐舞蹈
曾侯乙编钟
编钟乐舞
5是纺织刺绣
6是屈宋辞赋
楚国艺术产生的三大要素
1是水乡泽国的灵秀环境
2是人神合一的文化氛围
3是激情浪漫的楚人性格
楚文化的特质:
浪漫艺术
二 楚文化精神价值的当代转化
五个方面:
1是时代政治生态、文化气候、经济状况
2是主要行政领导的政治谋略与道德精神
3是企业、商业、金融界的经济谋略
4是对学者学术权威合理的尊重程度
5是艺术家诗性智慧发挥的最佳状态
6是执行者的知识积累程度、组织协调能力、奉献精神等等
恩格斯“历史合力”说
楚文化精神的价值转化充分体现出恩格斯的“力的平行四边行”理论:
第一、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历史的发展是由许多单个人的意志和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二、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如同无数力的平行四边形形成的一种总的合力
第三、历史发展的总的合力及其趋势归根到底体现经济运动的必然性
弘扬以楚国熊氏家族为代表的楚人所创造的楚文化精神,就是遵照习主席所说的“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具体体现。
楚文化精神以其丰富的内涵,无穷的魅力,吸引古今中外多不胜数的人们为她心摇神荡。“如何将楚文化精神价值转化为当代价值”是一个独具文化魅力与政治经济魅力而让世人注目的重大课题,任何有志于做楚文化精神价值转化工作的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它求解。
专家介绍:
孟修祥
湖北天门人,长江大学文学院院长、楚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李白研究会理事,长江大学第三批学术带头人。担任过古代文学、李白研究等课程的教学。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谪仙诗魂》、《诗圣杜甫》、《楚辞影响史论》等。在《中国诗学》、《中国李白研究》、《文史哲》、《中州学刊》、《人文杂志》、《晋阳学刊》、《社会科学研究》以及一些大专院校学报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