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四川千百万移民后裔心中,“麻城孝感乡”、“孝感”以及“湖广省”,早已不是一般的地域概念,而是升华到祖先及后裔来源的人文地理概念。在这个人文地理概念中,或详细地记着祖先来源的小山村小地名,或只记得一条小河、一棵大树……这些就是祖先生活的土地上的东西,它们代表着祖先的精神风貌、祖先的语言风俗习惯。而这些体现着一个字“根”,其中,又以麻城孝感乡最具有代表性。孙晓芬女士在 2005 年出版的《明清的江西湖广人与四川》中首次提出了祖籍记忆的人文地理概念。
一、“麻城(县)孝感乡”是祖籍记忆的第一个亮点
“麻城(县)孝感乡”在巴蜀大地上非常著名,几百年来在四川享有崇高的威望。麻城孝感乡的移民来源比例最大,关于麻城孝感乡的移民传承故事也最多。千万麻城籍移民迁川的后裔,其族谱家谱记载或口碑相传,祖先上川的始发地,祖先在麻城居住的祖屋、小地名,这些都是祖籍地的记忆。由于年代久远,战乱和世事的变迁,寻访对口的难度极大。对于这些后裔来讲,重要的是永远铭记着祖先,根在麻城,在麻城的孝感乡!
二、孝感——随州地域的祖籍记忆
据史籍和移民谱牒记载,孝感、随州与四川移民有着明清两朝数百年的渊源:
1. 关于随州与明氏“大夏国”
元元末红巾军农民起义的西路领导人明玉珍是湖北随州人,其部下兵将及家属也多为随州人。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 年)正月,明玉珍在重庆建立了“大夏”政权。
2. 关于孝感与迁川后裔
孝感(今孝感市)在移民的源流方面虽不如“麻城孝感乡”那样著名,但在不少川、渝移民后裔的心目中,它也是祖先的故乡,是祖籍地。重庆现还有孝感移民同乡会,有众多孝感移民后裔。在明清时期有些麻城人移民到孝感县,其后裔至今在孝感称:晚上睡觉为“回麻城去了”。
三、“湖广省”(湖北、湖南地域)的祖籍记忆
“湖广省”( 湖北、湖南地域 ) 的祖籍记忆,是一个大范围的祖籍地,是祖先故乡的大方位。在历经战乱和岁月沧桑,或丢失谱牒,或失去长辈,详细的祖籍地无法会传给后代,只记住这个大范围的祖籍地,总体是根的记忆。这就是祖籍地记忆的第三个层次。
来源:麻城孝感乡文化公园网
若资料中有纰漏,请留言或电邮9365362@QQ.com,以便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