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麻城通往川渝的古道上,有一种别样的传情快递——麻乡约。在清朝和民国期间,麻乡约影响至深,是一条维系入川移民与故土麻城的思乡之情、情感交流、信息沟通的民间快递。
重庆市綦江东溪古镇。一群孩子踏着青石板,在街头打闹追逐。街旁建于明清时期的老宅院门口,三三两两的老人悠闲地喝茶、下棋、看书。置身于此,有一种穿越之感。
在书院街这条具有浓厚书卷气息的街上,老宅林立,若不是一块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丁字路口上的麻乡约民信局就会和其他老宅一样,淹没在古镇中。
麻乡约,在清朝和民国期间影响至深,是一条维系入川移民与故土麻城的思乡之情、情感交流、信息沟通的民间快递。
麻乡约,曾在中国西南地区鼎盛百年。如今,在民信局不远处,有中国邮政,有顺丰速递,麻乡约已被人们渐渐遗忘。
古镇旧痕:麻乡约民信局
重庆市东溪古镇素有“三宫六院”的美誉,当地基本上都是明清时期的建筑。这座因盐而兴市、因码头而盛的古镇,明清时期最多时常住人口超过5万人,是今天的两倍。
麻乡约民信局在东溪古镇最繁华的一条街上,基本上位于镇上正中心位置。砖木结构的麻乡约民信局建筑面积有220平方米,内有两个天井,外有一个门面,门楣中间刻有“当衢向术”四个大字。大门左右环绕着两个对称的圆形花纹图案,是当时的邮戳。
麻乡约民信局出门,是一条斑驳的石板路,是明清时期通往贵州、云南的必经之地,向下沿黔蜀盐马古道可抵綦水码头,此后进入长江下行,抵达千里之外的麻城。
湖广填四川移民入川后,很多人依然思念着故乡,但由于路途遥远,不可能每年返乡,就委托可靠的人代表他们回故乡探望,往返携带信件和家乡的土特产,以至于年年如此,相约成习。承担这种事务的人必须办事公道、诚信服众,人们称之为麻乡约,麻,表示麻城;乡约,是当时农村负责调解乡里纠纷,为乡民办事的人。
咸丰年间,麻乡约逐渐衍变为专业的客运、货运、送信的民间帮派组织。西南地区道路崎岖,有钱人家和官宦之家来往皆乘轿,信件、行李、现金等传递也在轿行办理,因此轿行也称信轿行。
一直到民国时期,移民与麻城等故土的亲友通过信轿行进行联系仍然十分普遍。
商界奇才:移民后裔陈洪义
移民们虽然创造了麻乡约,但只限于熟识的乡亲,并没有发展成一个组织。一直到清朝咸丰年间,綦江号坊村的陈洪义才将这一传统组织化、正规化,并逐步发展成为西南规模最大的民间运输行业。
陈洪义生于清嘉庆25年(1820年),13岁父母俱亡,后在川黔道上当轿夫。
由于陈洪义疏财仗义,断事公道,常为朋友调解纠纷,类似乡约,加上他长有麻子,大家就喊他“麻乡约”,时间一长,他也自称“麻乡约”。陈洪义的玄孙陈沛曾请湖北省麻城市文化研究中心帮忙寻根,称其祖上是来自麻城的移民。据此推断,陈洪义在创办信轿行时加上‘麻乡约’三个字,应该与他是麻城移民后裔有关。
真正使陈洪义的麻乡约兴起的,则是强大的官方背景。据考证,张之洞的妻兄唐鄂生赴滇升任云南布政使,轿夫陈洪义抬唐母坐轿,一路四平八稳,唐母被侍候得十分周到,又因陈洪义与唐鄂生同日所生,因此,陈洪义很受唐家照顾。
清咸丰2年(1852年),唐鄂生帮助陈洪义在昆明建立了麻乡约大帮信轿行,除将部分公文函件交其递送外,还发函给云贵川有关衙门要给予支持和保护。很快,“麻乡约大帮信轿行”业务得以壮大发展,活动范围遍及西南各省。
麻乡约的主要业务是客运、货运和送信三种。经营客运的叫麻乡约轿行;经营货运的叫麻乡约货运行;送信的就叫麻乡约民信局,这三个主体合起来叫麻乡约大帮信轿行,一般简称麻乡约。陈洪义主要靠的是诚信,货物发生损失一律照价赔偿,从不拖累,以此不断招来顾客。
令人难以想象的是,麻乡约还辐射到了国外,生意还做到了越南、缅甸,而且名声很大。麻乡约的线路之长、运量之大,让当时的同业者望尘莫及。
百年历史:见证移民故土情结
同治5年(1866年),年近半百的陈洪义将麻乡约总局迁至重庆西二街口子上。这一时期是麻乡约历史上生意最兴隆的时期,在成都、嘉定、泸州、贵阳、昆明等地设立了分号,西南至京津沪广,滇缅、滇越道上的客货运输和信汇业务几乎全部由麻乡约包揽,各个分支业务应接不暇。凡托交的函件,虽穷乡僻壤,亦可送到。基于此商业理论,綦江的麻乡约民信局也在这一时期建立。
麻乡约民信局快站信函中最出色的是“火烧信”和“么帮信”。 火烧信是烧去信封的一角,表示是加急快递,火速送到。么帮信,外用数层油纸包封,避免雨水浸湿,并缚一小木片,万一不慎落入水中,不致沉没,还可以实现专人专递快速送达。
入川的移民和故土麻城的信息沟通或经济往来,均依靠陈洪义的麻乡约。积累巨资后的麻乡约开始投资房产和土地,在重庆、贵阳、昆明等处置有大量土地。
光绪末年(1902年),82岁的陈洪义溘然长逝,生意由其继室“麻老太婆”主持。这一时期,清政府在四川各地设立邮局,参照麻乡约民信局的分局地址和路线开辟邮路,并招收部分麻乡约有经验的信夫为邮差。除了政府开始强势介入这一行业,各地开始兴建公路,长江航道上也有了民生公司等航运企业。
随着大环境的逐渐恶化,川、滇、黔军阀割据,混战连年,麻乡约常被迫为军阀办军差,各种捐款频繁,麻乡约的负担又为同业之冠,因而元气大伤。最终,麻乡约被陈洪义的后代分别在成都、重庆以“麻乡蓉”、“麻乡渝”两块招牌租与别人经营,但承租人不务正业,代客走私,事故迭出,业务每况愈下,起于1852年的麻乡约,最终的时间定格在了1949年。
来源:麻城孝感乡文化公园网
若资料中有纰漏,请留言或电邮9365362@QQ.com,以便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