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洞天仙境诗(八首)
十堰市第一中学 特级教师 熊良銋
内容简介:洞天仙境位于湖南省安化县清塘铺镇东南部,以距镇区仅1公里远的洞天村为中心,以瑰丽奇幻的洞天八景蜚声三湘大地。洞天八景是洞天飞瀑、灵龟兆雨、盘古仙洞、梅山七圣、擂钵古寨、天河流韵、洞天古观和灵崖山寺。景区东西两翼涵括了该镇的久泽村和鲤鱼村等诸多景点,西北边陲紧衔蚩尤故里熊耳山、大梅山和芙蓉山等知名景区,方圆达30余平方公里。洞天仙境里的奇石如林,耸立如笋,且形象各异而惟妙惟肖;奇洞遍布,洞中有洞,洞内分层、层层有景,溶洞成群,自然景观,鬼斧神工,如同镶嵌在洞天仙境这一壮美画卷上的颗颗宝石。
其 一 洞天飞瀑
何来一曲钧天乐?幽洞森森入眼帘。
两叠鸣泉飞暮雨,千寻素练散晴烟。
银河决口鸥波涌,金谷凝寒雪浪翻。
明月清风同作证,滚雷亘古响绵绵。
附注:洞天飞瀑,系洞天八景之一,位于洞天村村口,是两迭瀑布。水帘直接从洞口的石崖间奔放而出,飞流直下,落差百米,轰然作响,水花四溅,气势磅礴,瀑布底下有一深潭,潭水清澈,潭边奇峰怪石,周围山岭古木参天,藤萝漫布,四季常飞,形如蛟龙。
钧天乐,亦作钧乐,系钧天广乐的略语,天上的音樂。語出《史記·趙世家》:“我之帝所甚樂,與百神游於鈞天,廣樂九奏萬舞,不類三代之樂,其聲動人心。”漢代張衡《西京賦》:“昔者大帝說秦繆公而覲之,饗以鈞天廣樂。”唐代杜宝《水饰》:“穆天子奏钧天乐於元池。”
其 二 灵龟兆雨
落水洞幽山石奇,灵龟昂首彩帘低。
仙桥一座通三界,琼树千株绕九溪。
逢旱若来祈毕雨,拂肩必应兆天机。
夏凉冬暖神潭水,覆被生民志不移。
附注:灵龟兆雨,洞天八景之一,俗称落水洞。洞内之水经年不断,迸涌而出。洞内有一天生石桥,桥前方有一巨石,形如昂首神龟。每逢久旱不雨,当地村民就来此祈雨,只要擦拭龟背,神龟定然有求必应,普降甘霖,故名灵龟兆雨。洞潭之水四季常满,冬暖夏凉,水质特好,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生产生活水源。
毕雨,毕星行雨,本指民意,后比喻施政能順應民情。語本《書經·洪範》:“庶民惟星,星有好風,星有好雨。”孔安國傳:“故云箕星好風也,畢星好雨,亦如民之有所好也。”南朝梁朝吳均《八公山賦》:“箕風畢雨,育嶺生峨。”
其 三 盘古仙洞
仙洞浑成诡幻中,江山日月演壶公。
云台玉烛风姿绰,崖壁金銮气势雄。
听笛悠扬千走马,观光妙曼万游龙。
玄黄斑驳缘盘古,化却身躯创大同。
附注:盘古仙洞,洞天八景之一,是喀斯特地貌的典型景观,延绵数百里,从横交错,洞洞相连。石笋、钟乳丛生,形态万千,有壮观如彩帘垂壁,有清秀似玉烛生辉,有生动像龙马相亲。诚如三国吴国徐整《五运历年纪》中的盘古神话所描述:“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髻为星辰,发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芒。”
壶公,傳說中的仙人,自號壺天,人稱壺公,比喻仙境或勝境。语本晉代葛洪《神仙傳》:相傳壺公能於一空壺中變化出天地,中有日月,如世間,且夜宿其間。唐代張喬《題古觀》:“洞水流花早,壺天閉雪春。”元代劉秉忠《永遇樂·山谷家風》:“壺中天地,目前今古,今日還明日。”
其 四 梅山七圣
七圣戎装出玉京,悠悠福地芈山行。
吴公短剑常生练,朱子红丹金大荧。
老戴老袁刀棍舞,二郎二角铠戈鸣。
斩蛟缚虎农耕手,原是上天武曲星。
附注:梅山七圣,洞天八景之一,乃天然的岩石群体,人物各具情状,栩栩如生。据《封神演义》,梅山七圣分别是白猿(袁洪)、猪(朱子真)、牛(金大升)、狗(戴礼)、羊(二角杨显)、蛇(常昊)和蜈蚣(吴龙)七种动物修炼成精,被二郎神杨戬和哪咤三太子收伏,后来姜子牙封他们为正神:分别是四废星袁洪、天瘟星金大升、荒芜星戴礼、伏断星朱子真、反吟星杨显、刀砧星常昊、破碎星吴龙。
芈山,即梅山。春秋战国时期,湘中地区是楚王部众居住地,楚为芈(音Mi)姓,楚人居住地为芈山。据传秦汉时,有一位梅姓武将因助汉高祖灭秦有功,故封侯于湘中山地(今新化、安化一带),所以人们把他所据之地称为梅山,这又恰好与当地之Mi音吻合。
其 五 擂钵古寨
山环水绕掩幽篁,青瓦青砖青板房。
古道古风臻古寨,擂茶擂钵灿擂乡。
朝云暮雨藏龙虎,春笋秋荼牧马羊。
商旅骚人同赞叹,诗情画意满庭芳。
附注:擂钵古寨,洞天八景之一,是景区内极具湘中风俗特色的古村落。在湘、黔、桂三地交界处擂钵是家中必备的容器。擂钵,倒锥体,一般30-40公分高,钵口径约40公分,内侧有很多由钵底向钵口呈发射状的纹路,以增加擂捣过程中摩擦力。村民用擂棍捣磨芝麻、豆子、茶叶等,制作风味极佳的擂钵菜或清香爽甜的擂茶,也可用于制作粉碎装的实物,如蒜泥等。
秋荼,秋天繁密的荼花。语出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握素披黃,吟道詠德,苦辛無益者如日蝕,逸樂名利者如秋荼。”
其 六 天河流韵
仙岭神溪天上来,银花飒飒破云开。
美池奇石青缭绕,峡谷险峰绿剪裁。
玉带蜿蜒滋古木,珠流绰约涤灵台。
多情最是湘妃竹,泪染重华释素怀。
附注:天河流韵,洞天八景之一,在洞天景区,高山瀑布从山涧中飞流直下,落差约40多米,每年春夏季水量丰沛,有似天河倾泻,激起无数水花,在阳光的照射下,幻美如七色彩虹,与四周青山绿树交相辉映,颇为壮观迷人。
重华,舜帝的字號,或即以為讚美虞舜的話,指其繼堯而有光華。语出《書經·舜典》:“曰若稽古帝舜,曰重华,协于帝。”
其 七 洞天古观
洞天御赐建玄都,芙岭清塘展画图。
倚石摩云迎日月,敦风厉俗转机枢。
归安德化夷蛮驯,散福仁行邦国濡。
宝地自宜留圣迹,章公诗政喜蕃芜。
附注:洞天古观,洞天八景之一,系宋神宗赵顼赐建。北宋湖南察访使章惇(1035年-1105年,字子厚,福建浦城人)进驻梅山之初,为利用佛道教化梅山苗瑶土著居民,奏请皇上建观,神宗皇帝准奏并赐名洞天观,同时御书“洞天福地”四个大字,御赠鎏金铜佛一座。洞天观原建筑在文革中被毁,鎏金铜佛和御书“洞天福地”牌匾也不知所踪。目前尚存洞天观的御赐石碑和石质门联“洞中龟石留仙迹,天际云霞补衲衣”,保存于洞天中学。
蕃芜,滋多茂盛。语出《後漢書·班彪傳下》:“百穀溱溱,庶卉蕃蕪,屢惟豐年,於皇樂胥。”
其 八 灵崖山寺
松风云水绕灵崖,山寺卓然耸碧霞。
荆楚高僧来福地,熊湘乐土拓仙家。
晨钟暮鼓传天道,佛塔莲灯仰日华。
坛宇庄严香火盛,潮音淅沥净尘沙。
附注:灵崖山寺,洞天八景之一,位于湖南省安化县清塘铺镇洞天景区内,因年久失修,已破败不堪,现存山门围墙,瓦房三间。寺里只有一名住持,说老方丈是湖北人,云游到此,已于2017年(丁酉)坐化,寺后有墓,上有佛塔。
熊湘,指湘中熊山,亦名熊耳山。语出司马迁《史记·封禅书》:黄帝“南伐至于召陵,登熊山。”《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南至于江,登熊湘。”明代嘉靖二十二(1543)年,首修《嘉靖安化县志》:“黄帝南巡,登熊耳即邑浮青山。”
潮音,潮水的聲音,亦指僧眾誦經的聲音。语出宋代范成大《宿长芦寺方丈》:“夜闌雷破夢,欹枕聽潮音。”明代屠隆《昙花记·还乡报信》:“明日里幢盖来临,开法界,听潮音。”
(熊剑文宗亲提供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