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氏庄子湾祠堂,坐落在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龙台镇水井村七组,相距花桥7公里,相距龙台6公里,相距恒升6.5公里。浅丘陵地势,离金花寨2公里。
祠堂咸丰7年(1857年丁巳)开工,咸丰10年(1860年)完工,历时4年,由熊氏小河边支族励智公主事,德胜,德承爲副主事。资金来源,由熊氏各支祠或熊氏大良户捐资,有捐资九、八、七、六、五、四、三千文,八,六,四百文不等,捐资人次124,共集资1416千文。发起收宗合祠后,又集资1000余石田(约13平方丈,能産100斤干谷的田爲一石),租给佃户,每石收租谷六成,爲祠堂开支,每年约有60000斤租谷,折合现在款约4.2万元。用于每年的清明节和冬至会的开支。
祠堂坐南朝北(偏北),顺着山式。像椅子型。一条大沟由北向南向祠堂走去。大沟到祠堂大门前。90度转向正东。只要下中雨。坐在祠堂正中。只见水田缺口的水。向祠堂流来,不见水走。所以,熊氏家族的后人,很能攒钱。祠堂右边是小山,祠堂的左边是一坐中山,远比右边高,与祠堂的后山相连,而且,环抱祠堂,后面正殿上面,有三棵黄棱树,成一字形排列,每棵直径1.2米,喜鹊在上面捉窝的干树枝,都有百来公斤,另有七分之一,落在祠堂的房屋上。山上郁郁葱葱。左青龙,右北虎,青龙高于北虎。所以,长江后浪推前浪,熊氏的后代,一代更比一低强。
祠堂的正大门前,有二十一级石梯,宽四米,象征“发”。梯的两边,两棵柏树,直径1.1米,高25米,碧直,象两个端庄卫士,守卫在此。上面的月台,成半圆形,直径30余米,桂花树,芭蕉各两株,有规律地排在两边,先辈有诗词歌颂。
月台上有十一级石梯,宽6米,进入祠堂四合院大门,即戏楼的楼底,楼底可供轿夫休息和我熊氏贵人下轿。再有五级石梯,宽18米,到祠堂青石板大地坝,足有600平方米,可摆30余桌饭菜。
再上七级石梯,宽四米,两边有石缘,听说违反家规或族规,就扒在石缘上打屁股。中有石屏,雕刻精美。正殿,它由三间,每间宽五米,深15米,共有225平方米组成。正殿高18米,由大柏木(直径0.4米)72根和小柏木(直径0.3米)144根组成。正堂的正中和两边,有1.8米高的板壁。由黑漆黑,雕刻着熊氏的捐资,碑文,排行,条例,建祠章程等,共57.6平方米。雕刻精美。两边的椽方,刻画建祠的时间,建祠的主事和工匠,正面前1.2米高石围栏,地面由青石板辅成,正中吊作宝鼎,中可装50斤菜油,十余根灯芯,照得正殿灯火辉煌。0.3米高主事台,能坐6人,每年,主事人在此发号施令。
两边的相房各八间,建有板楼和走楼,就是下雨天,从正殿到戏楼,不用下楼,所以,人们把它叫走马转角楼。戏楼的设计就别具一格,化妆室,乐队室,休息室,卸装室,前台。柱头、椽方、柃子、屋檐等,都雕刻各类鸟、花、兽,板壁上画着历史名人,涂漆防腐,其他壁子,用白石灰灰过,房上瓦是一寸一瓦,青色,脊上做作各种禽兽,要有尽有,每逢青明节,前后10天,共唱20天戏,中间10天唱大戏。冬至节唱15天,中间7天唱大戏,都是锣鼓喧天,周围10公里的人们都羡慕,慕名来的文人墨客,纷纷提笔挥毫(见族谱),大加赞赏。
每年清明节(即4月5日),凡姓熊的家庭,老人带小孩(指男孩),到庄子湾祠堂吃清明会,远者4月2日动身,身带干粮或钱,无车船,有钱人坐轿,共足有万余人。
3月25日,主事人等,就从自己家坐滑竿,来到祠堂,建立班子,收租谷,购物质和添设施,清明节这天,开走马席,三挂笼,三班人马,每一炷香完(约一小时),开30桌。从早晨6.00时到晚上12.00时。后勤工作各付其责,圈中买40头猪,专人宰杀,磨米的专磨米。而且,保证席的质量。
上午10.00时,由主事班子的主事人,宣布祭奠开始,大家向列祖列宗,进香和跪拜后,听主事人训话。该年内有违反家或族规定的,当堂由执法者按在梯缘上打屁股。礼毕后,与民同乐,晚上看戏,主事人,无事吃鸦片,到4月8日,再做当年的帐。10日回家,将祠堂的看管交于专人,负责灯加油,清洁卫生打扫。冬至节规模要小一些。
作者简介:
熊大国,生于1956年9月,男,大学文化,80年参加四川广安县教学工作,升学率居同年级之首,88年超生二胎(男孩),被开除,留用代课4年,再考入镇广播电视站,工作至今年退休。历任站长(93年),管三镇主任(95年),县劳模(2001年),广安熊氏研讨会副会长兼秘书长(2005年),2003年首出川东熊氏族谱(抛砖引玉),2006年举办川东首届清明会(120桌),2007年召开四川楚裔会首届筹委会,当选副会长。这十几年涌现了大量热心家族事业的后启之秀,正筹备川东熊氏家谱第二卷。
特别鸣谢:
感谢熊大国宗亲分享信息!若资料中有纰漏,请留言或电邮9365362@QQ.com,以便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