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梦璋,福建永定熊氏开基始祖,(约 1335—1415),冠带寿官。据旧族谱记载:梦璋,号仁斋,善风角,能占天象。元末仕于闽陈王(为元末闽陈王陈友定的高级幕僚),与明太祖混一区域,戊申明大兵入闽,公知不敌,同妻李氏隐居上湖雷上坝,托教学以晦迹。
1368 年,明朝朱元璋大军入闽,梦璋公见闽陈王政权无法与明朝政权抗衡,偕同同僚至友姜、古、刘、何、何等六人回到长汀。长汀兵荒马乱,不是他们长住之地,他们商议打算退隐山林,过隐居生活。于是,他们便从长汀汀江乘船出发,顺流而下,寻找隐居之地。
船到峰市,因棉花滩,无法直流而下,他们便从峰市登岸,步行至仙师,改乘小船逆流而上。他们六人偕同家眷一路谈笑风生,留心观察,寻找可隐居之地。船至中坑白莲潭,已是傍晚时分。白莲潭深不可测,潭上是险滩,水流湍急,船无法载人通过,乘客只能下船上岸步行,船夫用绳索拖船而上。在白莲潭有一个白莲精( 实际是一伙劫贼 ),经常在白莲潭上劫人钱财、伤人性命。这天,白莲精又出来抢劫梦璋公一行财物,武官出身的何何刘三位先师见此,便下船与白莲精交战,梦璋公、姜、古三人是文官,他们在岸上擂鼓助战。战前,何何刘三位武官交代梦璋公三位文官,要他们尽力擂鼓助威,中途千万不能停顿,否则没有足够力气与白莲精交战,鼓要擂到鸡叫天明,天明后就不怕白莲精了。何何刘三位先师在潭中与白莲精大战,从傍晚一直战到深夜,打得昏天黑地。三位武官有文官们擂鼓助阵,越战越勇,白莲精渐渐体力不支,眼看就要战败,混在岸上群众中的小喽啰,见白莲精处在下风,又听到梦璋公一行开战前的对话,便偷偷装鸡叫,三位文官擂鼓擂的太辛苦了,听到鸡叫,以为天明了,可以歇一歇了,便停止擂鼓,何何刘三位先师由于没有岸上鼓声助阵,力气大减,结果何何刘三位先师和白莲精都战死在白莲潭。
为纪念何何刘三位先师,梦璋公在湖雷安定下来以后,在白莲潭所在的山上为何何刘三位先师修了墓,建了小亭,并立了三块石碑,以纪念何何刘三位先师的救护之恩。并叮嘱后人在祭祀先祖时一定要先拜祭何何刘三位先师。
掩埋了三位义兄义弟,他们又继续乘船而上,行至湖雷,他们在湖雷休息。当时湖雷是上杭场所在地 ( 当时还没设永定县 ),他们一行在湖雷了解了湖雷的民情风俗,认为湖雷是他们隐居和开基的理想之地,于是他们把钱存入钱庄。他们三人又从湖雷的小溪逆流而上,行至雷屋,有二条分岔的小河,一条河水流的是浑水,一条流的是清水,古姓的人说:我从清水而上。于是他顺着清水来到团村,在团村开基了 ( 现已无人 )。梦璋公和姓姜的人从流浑水的小河而上,到了上湖雷上坝,梦璋发现上湖雷四面环山,地面开阔,而上坝属上湖雷的中心地带,前有小河、后有小山,真是山清水秀,是他隐居和开基最理想之地,于是,他对姜姓的人说:我选择此地开基隐居。姜姓的人继续寻找,找到现在抚市的鹊坪,在那开基。
至此,梦璋公在上湖雷上坝以教书为名,和妻李氏过隐居生活,等长子真佑公出生以后,便取出存在湖雷钱庄的钱,在上湖雷置田业、家产,为熊氏千秋基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梦璋公从湖雷上坝开基之时,本地已居住着许多各姓人家,梦璋公自长子真佑出世后才置田业、立家产。以后子孙繁衍,千叶竞秀,自此永定熊氏在本县已居住在四个乡镇,三十七个自然村(居),人口已发展至九千人左右 ( 在外工作的包括在内,整体迁外省外县未列入 )。
由于历史发展和时代变迁等原因,许多永定熊氏人在各个时期向外发展,主要外迁地点有本省周宁县狮城、松溪县郑墩、长汀县濯田;广东省的大埔县百侯、葵坑、饶平县上饶、乐昌县附城、连平县田源;四川省的邻水县坛同、重庆荣昌;广西省的柳州市三江县福禄;江西省的信丰县西牛、赣州市大余县;浙江省的苍南县;台湾省的桃园等。外迁人口约 9600 余人。(未能联系的未列入)
始祖梦璋公能占天象,元末事闽陈王,可见梦璋公是个能人之士。他的历代子孙勤勉耕读,文风甚炽,人文瓞起,科甲连绵,贤能辈出,绵延至今。永定熊氏在湖雷堪称“秀才廪生贡”之首,“五子六秀下桥居”即下桥某公五个儿子全是秀才,其中一人是文武秀才;“七贡八廪三堂屋”是横岗村一只楼一公之孙有七个贡生,八个廪生;“三代琴堂新楼厦”即新楼厦十一世石兒进士,儿子晖音举人、孙子佽黎举人,并三代为官,皇帝亲授“三代琴堂”牌匾。据 2007 年不完全统计 (1800 年—1950 年这段记录很少,外迁未统计 ):进士 1 人 ( 不包括恩进士、选进士、授进士 )、举人 14人、贡生、廪生监生等各类人才共 499 人,民国时期各类拔尖人才有 20 人。1949 年以后,各类人才更是层出不穷,处级以上干部有 31 人,科局级以上干部有 95 人,高级职称以上有 102 人,中级以上职称和大专以上学历的有 698 人,博士有 12 人。熊兆仁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熊奎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熊氏旧谱有诗证曰:
泽国源流远,琴江脉更亲。若辞山路曲,那识故园身。孝拜千年墓,心坚百世烟。湖雷归去后,为语自谆谆。
福建永定熊氏歌谣——熊不虚
永定熊公名不虚,湖公七岁穿青衣;七贡八廪三堂屋,五子六秀下桥居;
夫妇百岁上坝屋,百二郎公九八妻;三代琴堂新楼厦,五世同堂上村居;
地理名师熊少堂,圣手神医熊霞辉;鸣锣开道十三响,光宗耀祖江陵威。
注:湖公即永定熊氏第六世熊春,(1476•4—1538•7)63 岁,字伯元,号上湖。明嘉靖戊子(1528)岁贡,开熊家斯文,仕赣州教谕,历任七载,课士有方,赣士祠祀之。他七岁被封为秀才,允许穿秀才的青衣。
注:资料来源于中华文化促进会楚熊文化研究会创刊《楚熊文化研究》,版权属中华文化促进会楚熊文化研究会所有,未经中华文化促进会楚熊文化研究会同意,不得私自出版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