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摘要:熊氏在百家姓排行中列 68 位。百家姓中有 65 个氏有的是部分 , 有的是全部成员是从熊氏分衍出去的,在 68 位之前有 10 个,在 69 至 200 位之间有 17 个,200 位之后有 38 个,她们都是熊氏的亲缘,同宗不同姓。
中国人的姓氏,据说至少有五千年的历史了。姓用来表示母系的血统,氏本来是同姓各部落的名称,后来则专指部落的首领。氏的来源有三种:一是传承的;二是官封的;另一是自封的 ( 以父名或地名、国名等作为自己的氏 )。从氏作为继承父亲血统的角度看,熊氏的始祖应是楚国的祖先鬻熊。从他儿子起所有子孙的名字均冠之以熊。形成了姓名的写法:熊丽、熊狂、熊绎……故熊氏至今已有三千多年了。
据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统计的,2016年全国最新姓氏人口数目的排名,全国熊氏人口为 509 万,排名 68 位。熊氏是个古老的姓氏,为什么不是人口最多的姓氏之一呢?这与氏的衍变有关。
熊氏是继承楚国王位或其他官位的子孙传下来的,所以当今姓熊的人不算是最多的。然而姓熊的人都是同姓同宗的,都是皇亲国戚的后代。姓熊的身上都有共同基因,家门相聚,倍感亲切,相互帮助,共谋发展。
熊氏的祖姓是芈,当今还有人姓羋。羋姓是古老的姓,由于其已分衍为诸多其他姓氏,故未列入百家姓前二千位。从熊氏羋姓分衍出到其他姓氏的、目前搜集到的资料有65 个姓氏。在 2016 年的最新百家姓排名中,排在熊氏 (68) 之前的有 10 个氏,熊氏之后的有 3 个氏,在 100 至 200 之间有 14 个氏,在200至300之间有2个氏。其余36个是在 300 以后,这些氏有的是部分有的是全部成员是从熊氏分衍出去的(见附件《百家姓排行表》)。她们都是熊氏的亲缘,同宗不同姓:
斗——羋姓楚国除了王室熊氏以外,还有十三氏,为楚国大族,其中就有斗氏。熊仪之子伯比被封于斗邑 ( 今湖北郧西 ),子孙以邑取姓称斗氏。在楚国史上,斗氏一族就曾多次担任最高行政和军事长官“令尹”和“上国柱”之职。
项——项氏源出之一,出自羋姓熊氏,楚国公子燕受封于项城 ( 今河南周口项城市 ),建立了项国,后被齐所灭。子孙以国名为氏称项氏。其后代项梁、项羽、项伯等人,都是秦汉之际风云人物。
刘——刘氏源出之一,出自羋姓项氏,汉高祖刘邦登基后,为感谢项伯救命之恩,封其为射阳候,赐姓刘。项伯遗族受刘邦封候的有三人,也皆赐姓刘,其后代繁衍成刘氏的一大支脉。
孙——孙氏源出之一是羋姓熊氏,楚国君熊眴的重孙子叫为敖,子孙叔,是楚国著名的贤臣,楚庄王时他任楚国令尹 ( 国家最高行政长官 ),在国内教化民众,开发水利,使楚国国力强盛,深得楚人拥护。孙叔敖的子孙以他的名子为氏,称孙氏。
濮——濮氏源出之一是羋姓熊氏,濮是熊姓楚国的一个部落,殷商和周代时期散居于长江和汉水以南,又称百濮,后以部落为氏,称濮氏。
高——高氏源出之一是羋姓熊氏,据王圻《续文献通考》说:濮是殷周时期江汉以南地区的族群,与楚国同姓。濮人分建了许多小国,所以称为百濮,后为楚所灭。濮人后裔有人以高为氏。
罗——罗氏源出之一是羋姓熊氏,西周时有与楚国同姓的罗国 ( 今湖北宣城县西罗川城 ),罗国后来被楚国所灭,子孙改以国名为氏,称罗氏。
沈——沈氏源出之一是羋姓熊氏,楚庄王熊侣有个曾孙叫熊戌,任沈县尹 ( 今安徽临泉县 ),又叫沈尹戌,他对楚国有功。他的后代以县名为氏,称沈氏。
尤——尤氏源出之一是羋姓的沈氏改为尤氏。彭——彭氏源出之一是羋姓熊氏,楚国大夫熊彭名的后代称彭氏。熊彭名是楚军中一名悍将,曾在著名的邲之战中,大败不可一世的晋军。熊彭名的后裔,有以先祖名为氏,称彭氏,是为荆襄彭氏。
魏——魏氏源出之一是羋姓熊氏,据《史记》载:战国秦昭襄王时,有国相,穰候,昭襄王母宣太后异父弟魏冉,楚人,姓羋,后改姓魏,他的后代称魏氏。
叶——叶氏源出之一是出自芈姓熊氏,楚国左司马羋姓沈尹戌之子沈诸梁,才能出众,楚惠王时被任命为楚国北边要塞叶邑的行政长官,在叶邑兴修水利,邑人“莫不欣戴”,他的后裔以邑为氏,称叶氏。
阎——阎氏源出之一是出自羋姓熊氏,楚国有支王族的熊伯玙,被封于阎邑 ( 今湖北麻城 ),其后有大夫阎敖,在楚国灭权国之后,阎敖被封尹权。其后裔有以先祖封邑为氏,称阎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荆楚阎氏。
潘——潘氏源出之一是出自芈姓熊氏,楚国公族子弟潘崇,助楚穆王继位有功,受封为大师,其后裔以祖名为氏,称潘氏。潘姓在楚国成为有势力的家族。
白——白氏源出之一是出自芈姓熊氏,楚平王熊居的孙子熊胜,封在白邑 ( 今河南息县包信东南 ),称为白公胜,他的后裔称为白氏,唐代诗人白居易即其后代。
龙——龙氏源出之一是羋姓熊氏,楚大夫食采于龙 ( 今山东泰安西南之龙乡 ),子孙以龙为氏。另有楚国王族的后裔,于晋代为避战乱,辗转南移入闽,这支熊族支系以闽南语谐音“龙”为姓氏。
常——常氏源出之一是出自芈姓熊氏,据《世本》载:楚国公族恒惠公之后有恒氏,一度改为常氏,来避宋真宗赵恒的名讳。
兰——兰氏源出之一是出自芈姓熊氏,楚庄王熊侣封他小儿子熊兰为上官邑 ( 今河南滑县 ) 的大夫,熊兰的后代中有以邑名为氏,称上官氏,也有称兰氏;另外,楚国有大夫食采于兰邑 ( 今山东枣庄东 25 公里 ),其后裔有以邑名为氏,称兰氏。
庄 ( 严 )——庄 ( 严 ) 氏主要源出自毕姓熊氏,楚庄王熊侣的后代,以溢为氏,称庄氏。东汉时为避汉明帝刘庄之名讳,改为严氏。魏晋之际有的恢复庄氏,故庄、严两姓并延至今。楚庄王熊侣是庄 ( 严 ) 姓的始祖。
伍——伍氏源出之一是出自芈姓熊氏,楚庄王时有个羋姓贤臣伍参,他的后裔以伍为氏。史称伍参是伍氏正宗。
莫——莫氏源出之一是出自芈姓熊氏,楚国有莫敖的官职,由非嫡长子族系担任,有人长期担任此职,他及其后代就称莫氏。
苗——苗氏源出之一是出自芈姓熊氏,楚国君熊仪的重孙子贲皇,因其父亲篡夺王位失败,他逃到晋国,晋君把苗邑 ( 今河南济源县西南 ) 封给他,所以又叫苗贲皇。子孙以苗为氏。
靳——靳氏源出之一是出自芈姓熊氏,楚国有个大夫叫尚,很得楚怀王和王后的宠爱,被分封到靳 ( 今湖南宋乡县一带 ),他的后裔以封地为氏,称靳氏。
成——成氏源出之一是出自羋姓熊氏,楚君熊仪的第三个孙子叫成得臣,他是楚成王熊恽的名将,善于治军,作战勇猛,累立大功,后代以成为氏。
阳——楚穆王熊良臣的重孙子叫熊匄,楚平王熊居时,他任令尹 ( 国家最高行政长官 ),他的封邑在阳,后代称阳氏。查——查氏源出之一是出自羋姓熊氏,楚国非嫡长子公族大夫封邑在查,后代称为查氏。
包——包氏源出之一是出自羋姓熊氏,楚国有个大夫叫棼冒包胥,是楚君熊眴的后代,封邑在申,又叫他申包胥。他出于朋友之心曾放走伍子胥。后来伍借吴军灭楚,申包胥请来秦军打败伍子胥,救了楚国。以后隐居山里。他的后裔以他名字命氏,称为包氏。史称包氏正宗,申包胥是包氏的姓祖,包拯是他的后裔。
屈——屈氏源出之一是芈姓熊氏,楚武王熊通之子熊瑕任楚国莫敖,被封于屈邑( 今湖北秭归县 ),他的子孙称屈氏,屈原即其后代。
楚——楚氏源出之一是羋姓熊氏,熊赀迁都江陵后,改国号为楚,子孙中有以国名为氏。
荆——荆氏源出之一是羋姓熊氏,熊绎被封在荆山一带,国号为荆,楚文王熊赀以前的荆君的妾所生的子孙,以国号为氏,称荆氏。
鄂——鄂氏源出之一是羋姓熊氏,楚国君熊渠封其二儿子熊挚红为鄂王 ( 今湖北鄂城 ),其后裔有以地名为氏,称鄂氏。
夔——夔氏源出之一是羋姓熊氏,楚国祖先熊绎的六世孙熊挚自弃于夔 ( 今湖北秭归 ),其子孙有功,被楚王命为子国,遂以地名为氏。
权——权氏源出之一是羋姓熊氏,楚武王熊通灭了权国改为县,封楚国公族大夫斗缗为权县尹,他的后裔称权氏。
司马——司马氏源出之一是羋姓熊氏,楚王族的公子子西,在楚成王’熊恽时任司马 ( 统领军队的最高长官 ),其后裔以其官职为氏,称司马氏。
卯——卯氏源出之一是羋姓熊氏,楚国王族的后代,有以卯为氏。
利——利氏源出之一是羋姓熊氏,楚国有公子受封于利邑 ( 今四川广元县境 ),其子孙就以封地名为氏,称利氏。
逯——逯氏源出之一是羋姓熊氏,楚国王族的后代有以邑名为氏,称逯氏。黑——黑氏源出之一是羋姓熊氏,楚国公子黑肱的后代以黑为氏。
初——初氏源出之一是芈姓熊氏,根据《世本八种 1》初惠安后唐立于芝罘岛的碑文及《史记》《世本》等文献考证,初惠安一支的初氏是楚国王的后代。
绎——楚国王族中有绎氏,是熊绎的一支后代。
无——楚国君熊渠之子无庸的后代称无庸氏;楚国君熊眴之子为章,立为王子,号称无钧,后代称无钧氏。以后无庸氏和无钧氏都改为无氏。
能——熊绎有一个儿子叫熊挚,因有残疾,不能继承王位,把他封到夔地,建立了夔国。但宫廷对他不放心,就决心除掉他。这以后,熊挚后代为避难,就将熊氏改为能氏,世代相传。有熊氏黄帝的发源地,现河南新郑县,当今有姓能的。
勇——楚国君熊勇的后代以勇为氏。
霜——楚国君熊霜的后代以霜为氏。
班——楚君若敖 ( 熊仪 ) 的孙子名叫令尹子文,相传令尹子文是吃虎乳长大的,因虎身有斑纹,后代就用“斑”为氏。班和斑通用,后改成班。班氏的望族在陕西咸阳县东。
冒——楚国君蚡冒 ( 熊眴 ) 的后代以冒为氏。
棼——楚国君熊坎之子熊眴,字棼冒,在位十七年,后裔有以棼为氏。
上官——楚庄王熊侣之子叫子兰被封上官大夫 ( 今河南滑县东南 ),他的后裔称上官氏。
卜梁——楚文王熊赀之子封于卜梁,遂为卜梁氏。
它——楚平王熊居之孙它成的后代称为它氏。
昭——楚昭王熊珍有复楚之大功,其后代以昭为氏。
翠——翠氏源出芈姓熊氏,楚怀王熊槐命王族景翠为司马,景翠的后裔以翠为氏,分布关中地区及湘西土家族等。土家族的熊姓是景翠的后裔之一。
刍——楚国君熊负刍的后代以刍为氏。郴——楚怀王熊槐之孙熊心,于秦末农民起义时,被项梁立为楚怀王,以郴 ( 今湖南郴县 ) 为都,子孙因以为氏。
贞——楚国公子熊贞的后裔以贞为氏。
午——楚国公族熊午的后代,以午为氏。
秉——楚国王族分出一支称为秉氏。
穿——楚国君非嫡长子的公族中的一些子孙以穿为氏。
麻——楚国有熊姓大夫食邑于麻 ( 今湖北麻城 ),其后裔以邑名为氏,称麻氏。
暖——春秋时楚国熊氏同族中有攺为暖氏。
度——据《路史》记载:楚公族有度氏。
奋——楚国熊氏贵族的一支后代以奋为氏。
淖——楚国的王族的子孙有以淖为氏。
韵——楚国君非嫡长子公族中有以韵为氏。
甲——楚国王族同宗分出一支称甲氏。
熊氏不仅在汉族中有很多人姓,在一些少数民族中也有不少人姓熊。湘鄂川黔毗邻地带“仡熊”的苗姓家族,即汉姓的熊氏家族;云南的米族姓本牙氏,傈傈族的五饶时氏,即汉族的熊氏。满、蒙、苗、傣、水、布依族、瑶族、彝族、阿昌族、壮族、土家族等民族均有此姓。国外,日本也有姓熊的。这些民族熊氏与我汉族熊氏是否同宗?尚待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姓氏大辞典》袁义达、杜若甫编著1996 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2、《中国姓氏寻根》 胡尧著1987 年 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
3、《百家姓姓氏来源》 百度搜索
作者祖籍:福建省永定县湖雷镇上北熊屋大村原
工作单位: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曾任:北京熊氏研究会会长
注:资料来源于中华文化促进会楚熊文化研究会创刊《楚熊文化研究》,版权属中华文化促进会楚熊文化研究会所有,未经中华文化促进会楚熊文化研究会同意,不得私自出版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