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虎座鸟架鼓(虎座凤鸟悬鼓)
2000年出土于天星观二号楚墓,楚国特有的乐器,和编钟、编磬组合使用,一般只出土于楚国贵族墓葬。虎座凤鸟悬鼓以两只卧虎为底座,虎背上各站着一只昂首高歌的凤鸟,两只凤鸟之间又悬挂一面皮质大鼓。卧虎与凤鸟的形象基本写实,但组合起来又极具抽象意味,造型极为别致和优美,具有极强的艺术观赏价值。
2004年,在第23界万国邮票大会上,中国和罗马尼亚联合发行一套特种邮票——《漆器与陶器》,虎座凤鸟悬鼓在所有的漆器当中脱颖而出,成为漆器代表印成邮票发行。
虎座飞鸟
1978年出土于天星观一号墓,距今约2300多年,是最富特色的楚文化器物之一。它由三部分组成,上面是一对鹿角,中间是一只展翅欲飞的凤鸟,下面是老虎。它是作为丧葬器具使用,将此物葬于墓中,乃是借凤以招魂,借龙以升天。龙凤一体且足践猛虎,则包含了避邪驱鬼、引魂升天的全部含义。虎座飞鸟被认为是楚人灵魂升天的引导神。
凤鸟莲花豆
荆州天星观2号墓出土。从整体上看,可以分为由莲花豆盘和凤鸟雕塑两大部分。莲花豆盘外壁浮雕着一圈共十四片仰瓣莲花。凤鸟的鸟身上精细的描绘了龙、凤、蛇、蟾蜍和鸟羽等多种图案,背部和尾部则绘有双头凤鸟纹和双龙纹。凤鸟的腿呈下蹲状,鸟爪紧紧抓住一条蜷伏的蛇。全器色彩艳丽,从它我们可以看出,战国时期的楚漆器艺术无论造型,还是髹漆彩绘都已达到了顶峰。
蟾座凤鸟羽人
2000年天星观二号墓出土。由上部 “羽人”、中部凤鸟和底座蟾蜍三部分组成。羽人踏于凤鸟头部之上,凤鸟两翅展开,好像振翅欲飞的样子。底部的器座体型较大,是用整木雕刻而成的,形状为一只大蟾蜍匍卧。蟾蜍头部上昂,嘴巴张开,犬牙交错,大圆眼外凸,独具夸张的艺术感。这件蟾座凤鸟羽人是楚人精神与灵魂的寄托,是楚人渴望飞天、盼望升仙、畅享极乐的真实写照。
辟 邪
1982年出土于荆州马山一号墓,是目前为止全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根雕作品,被誉为根雕艺术的鼻祖。它的造型十分奇特,扁平状的头部像蛇头,纹饰却像老虎;末梢有个小卷尾;身体上长了四条腿,这四条腿是长短不一,分布不均,也不对称。而且每条腿上分别浮雕一种动物,从前往后依次为蛇、蜥蜴、鸟和蝉,形成自然界的食物链。中国根雕协会的会徽便是这件辟邪。
夹纻胎漆盘
1982年出土于荆州马山一号墓,距今2300多年。是最早的夹纻胎漆器。这件漆盘属于“脱胎制法”,先做好模具,然后在模具上上一层麻布、一层生漆,胶合在一起形成胎质。这件夹纻胎漆盘纹饰特别精美,盘内底部正中绘有4只对称的短尾凤鸟,周围绘有4只对称的长尾凤鸟及卷云纹,以黑漆为地,用暗红和朱红漆彩绘,红黑形成强烈对比,也成为了漆器经久不衰的主色系。
镇墓兽
1978年天星观一号墓出土,镇墓兽作为古代镇墓辟邪的丧葬用品在楚墓中非常流行。一般由方形底座、曲形兽体和鹿角三部分组成。兽像两眼鼓突,口吐长舌,面目狰狞、诡异,给人以恐怖和神秘感。这种造型,有学者认为是“山神”的造像,也有学者认为是地府“土伯”的形象,还有学者认为是龙。无论哪种造型,都是为了镇墓导魂。
浮雕龙凤纹豆
豆,是古代的高足盘。这件龙凤纹豆2000年出土于天星观二号墓,由盘、柄、座三部分组成,器物表面由盘至底座共浮雕出龙3条、蛇4条、凤4只,构成一副极为复杂的立体图画,画面中呈现出一派龙翻凤舞、动物相斗的生动场景。我们可以看到它的盘口其实很浅,而纹饰却十分丰富和细腻,显然它的装饰性要超过实用性。漆器从实用器物发展到出现装饰器物是漆器艺术进步的体现。
猪形酒具盒
2000年出土于天星观二号墓,距今2300多年。这件酒具盒整体成猪的造型十分可爱,更有趣的是两边各有一只猪头。身上的花纹则是一首双身的龙纹。这种器形以及花纹在《山海经》中有多处记载,被称为“并封”。这件带龙纹的猪型酒具盒反映了楚人对这两种神物的信仰和崇拜。这件器物也因其形体是同类器物中最大而更显珍贵。
三鱼纹耳杯
1975年出土于凤凰山168号汉墓,距今2100多年喝酒的酒杯,由于手柄像人的耳朵而得名。这件三鱼纹耳杯尤其珍贵,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杯底有四叶纹,这象征着丰美的水草,水草的四周又围绕着三条首尾相接的红鲤鱼,旁边还有些小圆圈,这些圆圈仿佛是鱼嘴里吐出的气泡,好似一副游鱼戏水图。如果再盛上美酒的话,就更加活灵活现,撩人食欲了。
特别鸣谢:
感谢荆州博物錧对中华文化促进会楚熊文化研究会的大力支持!同时,衷心感谢荊州博物馆博物专家李红女士为我们提供介绍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