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冬天,我和熊召政、熊汉生三位熊姓后裔,同时担任了湖北省政协常委。会议期间,第九届省政协主席王生铁先生召见我们说:“我发起成立湖北省荆楚文化研究会,专门开展楚国历史文化研究。大家都知道,楚国八百多年的历史中,国君都姓熊,你们三位熊氏的后代,却好像不怎么热心荆楚文化的研究。我研究荆楚文化二十余年了,我是在替你们熊家打工啊!”听了王主席一席话,我们三位无不汗颜,但都表示一定要按照王主席的指示要求,投身入楚国历史的研究。
召政(现任湖北省文联主席)和汉生(香港某公司董事长)两位先生工作繁忙,要我担当此任,而我文墨初浅,加之过去对楚史研究甚少,深感力不从心,压力颇大。但为了落实王主席的指示和召政、汉生的委托,我便开始到各大书店寻找与楚国历史文化相关的书籍、拜访热心楚史研究的专家学者,并寻求资料和指点。我用了大量地时间看书查资料,经过反复思考,决定从楚国历代君王入手,于是就开始边读书、查资料、边写作,历时两年多,写完了十多万字的初稿。
初稿写完后,我专程到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拜访楚学专家刘玉堂先生(现任省社科院副院长、省荆楚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请求他指导和帮助,他欣然应允。刘玉堂老师工作十分繁忙,他仍然亲自动笔帮我精心修改文稿,在刘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经过三番五次的修改后,终于完成了这部17万余字的《话说楚王》。
《话说楚王》定稿后,刘玉堂老师建议我请王生铁主席为这本书作序。因为一是生铁主席是楚文化研究强有力的领导者和推动者;二是这个课题是生铁主席交办的任务,应该请他把关。我将书稿呈送王主席后,他十分认真地审阅、修改把关,并给予了较高地评价;湖北省政协主席杨松、原任省政协常务副主席(现任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丁风英、原任省政协常务副主席(现任“荆楚文化研究会”会长)武清海以及省荆楚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昆满等领导同志对此书的写作十分关心和支持;湖北省文学院副院长刘书平先生、国家工商总局熊若愚先生给予了很大帮助,在此,特向他们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话说楚王》虽然问世了,但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文中难免会有一些不当乃至错误之处,诸如历代楚君、楚王在位的年代和时间、楚都迁徙的时间和地点等等,还请有关专家学者及读者给予指正和海涵。
熊吉平
2013年4月于武汉
【资料仅供学习之用途,未经熊吉平宗亲本人同意,请忽转载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