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沙村位于广西博白县新田镇,距离博白县城55公里,位于博白县的东南端,毗邻广东廉江县,(距离广东湛江市约100公里,距离广西北海110公里,距离玉林100多公里)。这里山川秀丽、群山环绕、风情醉人、民风淳朴,客家文化深厚浓郁。
在这朴质的乡村里,散落着近40多座(围)城约300多幢建于明清时代的客家围屋群建筑。据了解,美沙村客家围屋群是广西目前发现的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经典客家方形围屋群。
客家围屋是客家文化的实物载体,它保存了中原远古风情习惯、生活方式,是古代客家民居的主要建筑形式。它集家、祠、堡于一体,墙体由青砖或青石砌成,易守难攻,非常坚固。福建省客家围屋以圆形围屋闻名中外,而美沙村则以客家方形围屋别具一格。
美沙村(包括村头)客家居民有熊、陈、叶、吴、谢等十多姓。围屋群由充美围城(美沙小学)、宝丽寺、充美祠堂、岭头祠堂、村头祠堂、安垌围屋、秀山峒围屋、 排甲围屋、水万坡围屋、东心坡围屋、岭头老屋围屋、沙田围屋、高兰垌围屋、村头围屋等共近40多座(围)城约300多幢房屋组成,单座围屋面积在2000 至10000平方米之间,建筑规模宏大,分布范围达20平方公里,至今整体保存比较完整。据熊姓族谱记载,美沙村熊氏的始祖征公,号怀仁,是宋末抗元民族 英雄熊飞将军的后代,于明朝弘治年间,从广东省东莞县茶园村迁居广西博白县六务堡(今属英桥镇)经商,于正德二年(1507年)断买客铺业,在英桥新墟客 铺定居下来,繁衍子孙。继而迁居美沙村,迄今已有500多年历史。
美沙村的围屋平面呈方形,周围以夯土高墙、居宅的后檐墙等围合而成,正面开凿有四方形、半月形水塘。围屋的居中布局规格以祖堂(厅堂)院落为中心,分左、中、右三路,中路沿中轴线排列,依次为:明堂—门厅—天井—中堂—天井 —后堂,左、右二路分别为耳房、厢房等。围屋内的屋与屋之间,屋与围墙之间均有甬道连贯,也有围屋四角设炮楼,整体外观形如碉堡,集家、祠、 堡于一体。内有水井、粮仓、晒坪等。不仅具有客家围屋普遍具备的防御功能,而且依风水原理布局建宅,增强了生产、休闲、功能。体现了客家人一脉相承的勤生 产、重文教、图发展的人文特色。各宗族祠堂上的墙头、柱体上有手工绘画的彩色龙凤、花鸟图案,给人以美感。美沙村围屋群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风格之特 别、保存之完好,为广西之最。
美沙村还是革命老区和广西桂东南起义发源地。1942年日军第一次进犯广西后,中共广西省工委派时任中共桂西南工委组织部长熊景升回到家乡美沙小学做教师以隐蔽。次年6月,同熊福强、熊福芝等人组建美沙党支部,开展革命活动。
1944年秋,日军第二次入侵广西。广西省工委决定举 行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熊景升任中共博白县委书记和南区特派员,具体领导博白起义的工作。同年12月,他首先在美沙村开始发动群众, 组建了100余人枪的马田支队(支队长熊景亮、政治指导员 熊福菖)。同时组建了博白县民主抗日委员会和博白民主抗日自卫军(简称民抗军) ,熊景升任民主抗日委员会主任兼民抗军政治委员。
1945年2月26日,他统率全军1200人在双旺乡周旺村山水锡矿公司举行抗日武装起义誓师大会,并连 夜挥戈北进,奔袭六永乡公所,旗开得胜。接着攻占亭子、新塘、马田、合江、东平、松山、大山、菱角、江太、那林等乡公所。1945年3月24日,起义失利,熊景升和一批美沙村优秀儿女在起义中英勇牺牲。
目前,美沙村村民已准备向有关部门申请,开始进行《博白县美沙村客家围屋群民俗生态文 化旅游区总体规划方案》的规划工作。美沙村客家围屋群开发后,将被打造成以客家围屋群和客家风情、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具有围屋、田园、客家文化、红色文化资 源特色的生态旅游风景区。
资料来源: 《博白莎丽文化传媒》公众号
特别鸣谢:
感谢美沙村熊云新宗亲提供家乡信息!
若资料中有纰漏,请留言或电邮9365362@QQ.com,以便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