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春申君纳李环一事,学者黄式三认为是负刍等人篡权的时候编造的政治谎言。钱穆继承了这种说法,也认为是出于好事者为之,他说:“战国晚年,有两事相似而甚奇者,则吕不韦之子为秦王政,而黄歇之子为楚王悍是也。然细考之,殆均出好事者为之,无足信者。”
而当我们仔细研读历史古籍后发现,无论是吕不韦之子为秦王政、以及嫪毐乱秦宫的传闻;还是黄歇之子为楚王悍的传闻,其指向恰恰是一个被中原各诸侯国称之为“西戎”的秦国,一个被中原各诸侯国称之为“南蛮”的楚国。而且这两个国家的“桃色”传闻,均出自刘向所集录的《战国策》之中。
《战国策》填补了《春秋》、《左传》、《国语》之后至《楚汉春秋》之前这段共240多年的史料空白,虽然所辑录的是当时的各种传闻,与历史著作有着明确的区别,但由于它的唯一性,还是被司马迁在著《史记》之时作为了重要的史料来源。因此,《战国策》中出现的春申君纳李园妹的片断便也出现在了司马迁的《史记》之中,这种不经任何推敲的传闻便堂而皇之地被后人当作了“史料”。
而司马迁正是因为摘录了《战国策》中的“春申君纳李园妹”的片断,因而使自己的《史记》漏洞百出,不能自圆其说。如《史记 春申君列传》(摘录《战国策》的部分)中说: 楚考烈王无子,是后来春申君纳李园妹使其怀子后,又献给了楚考烈王才使其“生子”。而司马迁又在《史记 楚世家》中说:“二十五年,考烈王卒,子幽王悍立。李园杀春申君……十年,幽王卒,同母弟犹代立,是为哀王。哀王立二月余,哀王庶兄负刍之徒袭杀哀王而立负刍为王……”这样一来,疑点就出来了――按常理,李环进宫生下第一个儿子悍当上皇后之后,既然说考烈王无子,那李环也不可能与考烈王生下第二个儿子,春申君也不可能再与李环苟且胡来,那么,李环所生的第二个儿子太子犹又从何来?因此,又有人推论,李环不是李园的亲妹妹,因此才能在李环做了皇后之后继续以“亲哥哥”的身份与其所谓的“妹妹”偷情,生下太子犹(大有不给楚考烈王扣上一顶“绿帽子”势不罢休之势)。就算这个推论又是正确的,那么,太子犹的庶兄(楚王负刍)又作何解释呢?在秦国为相的昌平君(楚王负刍之弟)又作何解释呢?
我们中国素来有“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古老传统,一个人如果做了好事,是很难被别人传颂的,而一个人一旦做了坏事,那么,一夜之间,必是满城风雨、尽人皆知,即使这个事情不是真实的,人们也情愿把它当做事实来传颂。
不是吗?在当时发生在秦国的吕不韦之子为秦王政,而黄歇之子为楚王悍的这种传闻,不是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以此为各种史料“增色”吗?一直到现在,虽然已有很多人对此也感到怀疑,但不也是从内心里希望这两起事件都是真实的吗?就连前几年拍摄的有关秦国的电视连续剧,不也是以吕不韦之子是秦王政而作为“历史题材”的吗?如若不然,这个电视剧还真的会失色不少呢!
附:春申君身份的相关考释:
春申君究竟是黄国的后裔还是楚国王族的后裔,学界至今仍然存在分歧。一派观点认为,春申君姓黄名歇。应该是黄国的后裔,而另一派则认为,春申君是“王者亲属”,应该是楚国王族的后裔。
《史记·春申君列传》没有记载春申君的出身,从保存至今的文献中,只有两处涉及到他的出身渊源。一处是《史记·游侠列传》:“近世延陵、孟尝、春申、平原、信陵之徒,皆因王者亲属(即“亲”之“属”。孔颖达《疏》:亲指族内)而“显名诸侯”。这个记载我们很容易理解:在战国四公子中,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三公子均为王族后裔,而唯独春申君不是,这难道不令人怀疑吗?而另一处让人们产生诸多疑问的则是《韩非子·奸劫弑臣》中提到“楚庄王之弟春申君”--楚庄王是春秋时期的霸主,其在位时间是公元前614-591年。而春申君的主要活动时间是公元前273-238年,两者相隔近400年,他们不可能是兄弟关系。由于这一信息的存在,有学者为了调和他们的关系,于是对这里的“楚庄王”进行解释,认为“楚庄王”即“楚襄王”(钱穆认为楚襄王又称楚庄王)。
据《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载:“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这就说明,善于著书的韩非与春申君生活在同一时期,不可能弄错与他同一时代的春申君的血缘关系,无论楚王熊横是双谥号--“襄王”与“庄王”;也无论是由于“襄王”与“庄王”的发音相似,被韩非误听为“襄王”,总之,《韩非子·奸劫弑臣》中的这段关于春申君的记载,从另一个侧面为其是楚国“王者亲属”提供了佐证。
孔颖达《疏》:“诸侯之子称公子。”则此“公子” 为泛指诸侯之子。《礼记·大传》:“有小宗而无大宗者,有大宗而无小宗者,有无宗而莫之宗者,公子是也。”由此我们可以判断春申君是楚怀王的庶子。金正炜《国策补释》也说:“春申与孟尝、信陵、平原并称四公子,当亦楚之疏属”;同时举例说明--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重,春申君的门客朱英劝其等到考烈王一死,就可以取代考烈王之子而自立为楚王。在当时,正宗的楚国王室公子篡位后,想要站稳脚跟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而如果春申君不是楚国王族的话,睿智的朱英是不会给他出这么一个荒唐的馊主意的。
我们并不怀疑黄姓有多种来源,也并不怀疑有一支来源于故国--黄国。但大量的事实也让我们也没有理由怀疑春申君为楚国王族。而至于春申君为什么姓黄的问题,在古代跟本不必赘述,那是尽人皆知的事情。但到了现代,在我国姓氏文化严重缺失的今天,我们不得不稍加说明--楚国王族只有嫡长子继承祖上之氏――即熊氏,而其它的庶子都要另立新氏。在楚国王族中,以封地为氏是相当普遍的一种现象:如屈原的先祖曾被楚王族封于屈地,因成屈氏;楚太子胜被封于白邑,因此称为白公胜,他的后裔多有以白为氏者等等,因此,我们不能否定当时楚怀王的庶子歇被封于黄国故地而自称黄公歇的可能。
可惜的是,到目前为止,各种史料都没有详细记载春申君缘何为黄氏的原因,只有《韩非子·奸劫弑臣》中提到“楚庄王之弟春申君”的记述明确说明了其身份,但却受到了这样或那样的怀疑。不管怎样,争论与怀疑是澄清历史真相的“法宝”,我们欢迎人们对春申君身份的争论,因为越是这样,我们离事实的真相就会越近!